[发明专利]多功能挠性牵引防水板铺设台架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75443.0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3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严斌;齐永前;尹汇辉;张金夫;李磊;李宏;程辉民;程青;陈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21D11/4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景丽娜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牵引 防水 板铺 台架 | ||
1.一种多功能挠性牵引防水板铺设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架总成(2)、带动门架总成(2)沿所施工隧道前后移动的行走机构(1)、两个分别布设在门架总成(2)上方前后两侧的拱形支架(4)和沿拱形支架(4)前后移动并将所安装防水板移送至设计安装位置的防水板移送机构,所述门架总成(2)的左右两侧均由上至下装有多个防水板安装及钢筋绑扎用的作业平台(3);所述行走机构(1)安装在门架总成(2)底部;所述门架总成(2)上方设置有对两个所述拱形支架(4)进行支撑的纵向支撑架,两个所述拱形支架(4)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拱形支架(4)分别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撑架的上部前后两侧;所述拱形支架(4)包括呈竖直布设的拱圈(4-1),所述拱圈(4-1)的形状与所施工隧道的开挖断面形状相同;所述防水板移送机构包括两个分别沿两个所述拱圈(4-1)前后移动的滑移小车(5-2)和带动两个所述滑移小车(5-2)同步进行前后移动的小车牵引机构,两个所述滑移小车(5-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拱圈(4-1)上,两个所述滑移小车(5-2)组成带动所安装防水板移动的防水板移动机构,所安装防水板安装在两个所述滑移小车(5-2)上,两个所述滑移小车(5-2)均与所述小车牵引机构连接,所述小车驱动机构安装在门架总成(2)或所述纵向支撑架上,且所述小车牵引机构为卷扬机提升系统(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挠性牵引防水板铺设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提升系统(5)包括卷扬机(5-1)和两根分别与两个所述滑移小车(5-2)连接的钢丝绳(5-4);两根所述钢丝绳(5-4)均缠绕在卷扬机(5-1)的卷筒上,且每根钢丝绳(5-4)的前后两端分别绕经拱圈(4-1)后固定在所连接滑移小车(5-2)的车体前后部,所述拱圈(4-1)上由前至后设置有多个对钢丝绳(5-4)进行导向的导向轮(4-2)。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挠性牵引防水板铺设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架通过前后两个液压支撑装置支撑在门架总成(2)上,两个所述液压支撑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拱形支架(4)上且二者的结构相同;所述液压支撑装置包括左右两个举升油缸(6-4),两个所述举升油缸(6-4)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二者的活塞杆顶端支顶在所述纵向支撑架上,两个所述举升油缸(6-4)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的缸体底部均安装在门架总成(2)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挠性牵引防水板铺设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撑装置还包括一个平移油缸(6-2)、两道平移梁(6-3)和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举升油缸(6-4)的缸体底部且能在门架总成(2)上左右移动的平移小车(6-6),所述平移油缸(6-2)与拱形支架(4)呈平行布设,所述平移油缸(6-2)的缸体底部和活塞杆顶端分别通过一道平移梁(6-3)与两个所述平移小车(6-6)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挠性牵引防水板铺设台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对两个所述拱圈(4-1)进行调整的拱圈调整机构,两个所述拱圈调整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前后两侧且二者的结构相同;所述拱圈(4-1)包括上部拱段和左右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上部拱段两侧的侧部拱段,所述上部拱段与两个所述侧部拱段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架位于所述上部拱段下方且其安装在所述上部拱段上;所述拱圈调整机构包括左右两个侧向油缸(6-5),两个所述侧向油缸(6-5)的缸体均固定在所述纵向支撑架上且二者的活塞杆分别支顶在两个所述侧部拱段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挠性牵引防水板铺设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架包括前后两道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横向连接梁(7-1)和多道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纵向连接梁(7-2),两道所述横向连接梁(7-1)通过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7-2)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横向连接梁(7-1)均沿所施工隧道的横向宽度方向布设,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7-2)均沿所施工隧道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两道所述横向连接梁(7-1)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拱圈(4-1)内且二者分别与两个所述拱圈(4-1)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两道所述横向连接梁(7-1)和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7-2)组成一个水平支撑框架;两道所述所述横向连接梁(7-1)与两个所述拱圈(4-1)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竖向支撑杆(7-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54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