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根化银杏嫁接育苗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675657.8 申请日: 2014-11-24
公开(公告)号: CN104472228A 公开(公告)日: 2015-04-01
发明(设计)人: 何佳林;季志平;吕平会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6 分类号: A01G1/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1210***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菌根 银杏 嫁接 育苗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育苗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根化银杏嫁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Ginkgo biloba L.),又名白果树、公孙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在自然条件下,银杏树生长慢,寿命长,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犹如“公种而孙得食”故亦称“公孙树。银杏树具有很高的药用、观赏和经济价值,人工繁育和栽植技术已十分普遍,而且,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栽培品种,这些栽培种大致分为三个类群:(1)佛手银杏类(长白果),种子倒卵形,核狭长而尖,倒卵形,重3克左右,种仁味甘美。(2)梅核银杏类(圆白果),种子圆形或稍呈心脏形,顶端微凹入,核卵形或广椭圆形,略扁,重2~2.5克,种仁有苦味,但较抗旱涝。(3)马铃银杏类(中间型),形态及品质介于以上两类之间。种子顶端凸起有小尖,形似梅核类,核似佛手类。

银杏也是一种具有内生菌根的树种,其菌根具有典型的泡囊(Vesicles)和丛枝(Arbuscules)结构,简称V A菌根,是菌根类型中重要的一类。陈连庆,韩宁林(1999)曾对浙江省的银杏林共生真菌资源调查时发现能与银杏发生共生关系,形成V A菌根的真菌共有4属9种。泡囊-丛枝菌根真菌(Vesicalar-Arbuscular Mycorrhiza,简称VAM),是内囊霉科(Endogonaceae)的部分真菌,能与植物根形成的共生体。与其它内生菌根共生体一样,泡囊-丛枝类真菌侵染银杏根系后,其菌丝能伸延到土壤中,从而扩大了植物的吸收面,提高对土壤营养物质的吸收,如P、N、S、Zn和水等物质,并能增强银杏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抗旱能力;反过来,银杏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等营养物质可以输送给VAM真菌的内生菌丝,供其生长和繁殖。

虽然银杏菌根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但由于存在诸多技术瓶颈,使得银杏菌根化技术还未在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嫁接苗繁育、栽培生产中。概括起来,在银杏嫁接菌根苗繁育方面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1)嫁接繁育方面。林木良种繁育最普遍和有效的方法是嫁接繁育,嫁接能有效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如果用种子繁殖,其后代性状分异严重,无法保持母株优良特性,而且80%以上是雄株,雌株不足20%(陈章久1992年)。如果用扦插育苗,无论是硬枝扦插还是嫩枝扦插,其根系发育不良,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虽然嫁接育苗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但在移栽之后,由于新栽植地土壤中缺乏能与银杏根系产生共生关系的内生真菌,或者土壤结构和菌根菌群落遭到破坏,菌根数量不足,苗木往往生长发育不良。(2)银杏VAM真菌培养方面。迄今为止,丛枝菌根真菌尚不能完全在离体条件下纯培养,只能依赖活体植物为寄主进行繁殖,适于活体繁殖或保存VAM真菌的宿主植物基本上都是根系发达的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刘润进,李晓林,2000),如:三叶草、苜蓿、烟草、苏丹草、百喜草、玉米、高梁、韭菜、葱等。到目前为止,活体宿主植物盆栽培养法被认为是最简单、最容易、也是最可靠的VAM真菌培养方法。

由于以上原因,银杏嫁接菌根化苗木繁育和推广受到了极大地限制,进而也影响到了银杏的商业化生产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菌根化银杏嫁接育苗方法,便于银杏嫁接菌根化苗木的繁育和推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菌根化银杏嫁接育苗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富含VAM真菌的营养基质;

在苗木培育区附近修建沤置坑,坑深1.0-1.2m,体积6-10m3,用混凝土衬砌或聚乙烯塑料膜铺衬防渗;按重量比将沼气液3-6份、银杏落叶或豆秸粉碎物2-4份、猪粪或牛粪1-3份投入到沤置坑,并加入1-2份由硝酸钙、硝酸钾、碳酸氢铵、硫酸镁组成的混合营养液进行沤置,沤置时间不少于6个月,过夏;所得沤置液的pH值应控制在7.0-7.8之间;得营养基质;

(2)VAM真菌的增殖扩繁;

a、在银杏林下,顺栽植行修建宽1.0-1.2m,深0.3-0.4m的培养池,每隔2.5m修一个0.2m宽的操作步道;

b、培养基质的制作;

在培养池中填入林下表土;用步骤(1)所述营养基质浇灌,浇灌量为培养池体积的10%-20%,即每1米培养池约浇灌0.03-0.08立方沤置液,培养基质就制作完成;

c、种植VAM真菌寄主植物绿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5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