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黄板鳅苗室外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77337.6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8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忠;王洪营;赵国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鸿腾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803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黄 板鳅苗 室外 培育 方法 | ||
1.大黄板鳅苗室外培育方法,其步骤为:
(1)选择培育池:培育池塘面积120~150m2,池深60~70cm。在培育池旁 建一个轮虫、小型蚤类培养池。
(2)养水:新培育池先在池底铺上20cm厚的松软土,并在泥土中混入腐 殖质(老池塘不需要),注入40~50cm的池水,进水时用80目的筛卷进行过滤。 育苗池使用前半个月,先用茶粕30kg/每亩带30cm水清塘消毒,再加入40cm水 进行浸泡2天,两天后排干再次注水开始养水,每平方施0.3~0.5kg的粪肥作基 肥,并且灌入50~60cm的水,全池泼发酵好的粪肥作基肥,再注入新水50cm, 待水色灰绿色,轮虫含量较多时(透明度为15~20cm)。
(3)培育:外塘在养水第4天后(即配合产卵后第4天,天气不好时可延 迟一天但需要在室内投喂,加强饲养),放入泥鳅苗进行培育,放养密度为1000 尾/m3左右,放入外塘时水温差不能超过2度。
(4)开口:在卵黄消失后的10天内,主要以水中的轮虫和水蚤为食,育苗 池塘水中轮虫等生物不足时及时从旁边的轮虫、小型蚤类培育池中补充。鳅苗下 池后1~3天向池中适当泼洒鳗鱼粉以培养浮游生物为鳅苗增加饵料。
(5)投饵:在放入鳅苗10天后适当的设提灯,在提灯中投喂鳗鱼粉,投喂 时用水调成泥状,用手捏成泥球,开始驯化鳅苗寻找吃食饲料,每隔4~6h投喂 一次,2h后看提灯中的鳗鱼粉,是否被吃食完,正常情况以1h至1.5h吃完为标 准。
(6)分塘养殖:鳅苗培育20~30天后鳅苗体长30~50mm时即可分塘进入 养殖阶段,定期对池塘进行常规消毒,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防止敌害入侵 及泥鳅的逃逸,要有破损时及时修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上述大黄板鳅苗室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水 步骤中水体浮游生物的培养使用的基肥,可用鸡粪或其他生物饵料肥,鸡粪要用 发酵好的,每平方米水面用250g。培养时应使池中溶氧达到4mg/L以上,pH值 7.0~8.0,底层水氨氮小于0.2mg/L,透明度10~25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鸿腾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鸿腾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73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