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去汤表面浮油的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77807.9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0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昌县粤兴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3/28 | 分类号: | A47J4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402460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去 表面 浮油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方便快捷除去汤表面浮油的器具。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煲各种各样的汤如鸡汤、排骨汤、蹄髈汤、三鲜汤或者要炖补品,通常在煲汤时,汤的表面会漂浮一层油,许多人因这层油而觉得汤太油腻不愿意喝,还有一部分人不能喝油太多的汤如肥胖者、血脂过高的老年人等,另外,因这层油的存在也会影响汤的味道,通常在煲汤的过程中要将汤表面的浮油及时去掉,以免影响汤的味道,通常是采用吸油纸反复吸除或者用勺子一点点舀起倒掉的办法,这些方法费事且除油效果不好,另外,往往因汤的温度高,产生的蒸汽会烫伤手,通常导致在煲汤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去除汤表面的浮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去汤表面浮油的器具,该器具使用方便,在煲汤过程中使用不会烫手。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除去汤表面浮油的器具,包括透明管道和橡胶挤压球,所述透明管道上端弯曲,所述橡胶挤压球与透明管道的上端口连接,所述透明管道的下端口为进汤口。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除去汤表面浮油的器具,在所述透明管道的弯曲部位且与透明管道弯曲方向相同一侧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开口朝下的出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与透明管道连通,所述出油管道的开口为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设置有密封塞。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除去汤表面浮油的器具,所述器具还包括储油杯,所述储油杯侧壁上设置有一挂件,所述出油口下方透明管道外壁上设置有与挂件相配合的支撑架,所述储油杯通过挂件与支撑架的作用而嵌挂在透明管道上。所述储油杯上还可设置杯柄,方便取下倒油。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除去汤表面浮油的器具,所述透明管道、出油管道、储油杯、挂件和支撑架均为塑料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除去汤表面浮油的器具,包括透明管道和橡胶挤压球,所述透明管道上端弯曲,所述橡胶挤压球与透明管道的上端口连接,所述透明管道的下端口为进汤口,该器具结构简单,挤压橡胶挤压球再慢慢松开,可从进汤口将汤表面的浮油吸进透明管道内,同时也会吸入部分汤,但由于浮油比重比水小,吸进透明管道内的浮油在汤的上端,而汤在下端,再轻轻挤压橡胶挤压球,将吸进透明管道内的汤排出到锅内,然后移开该器具,再挤压橡胶挤压球,将吸进透明管道内的浮油排出即可。由于透明管道上端弯曲,橡胶挤压球可位于汤锅旁边,人手握使用方便,以避免汤锅内热的蒸汽烫手,因此,该器具在煲汤过程中使用不会烫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除去汤表面浮油的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储油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
本发明的一种除去汤表面浮油的器具,包括透明管道1和橡胶挤压球2,所述透明管道1上端弯曲,所述橡胶挤压球2与透明管道1的上端口连接,所述透明管道1的下端口为进汤口。该器具结构简单,挤压橡胶挤压球再慢慢松开,可从进汤口将汤表面的浮油吸进透明管道内,同时也会吸入部分汤,但由于浮油比重比水小,吸进透明管道内的浮油在汤的上端,而汤在下端,再轻轻挤压橡胶挤压球,将吸进透明管道内的汤排出到锅内,然后移开该器具,再挤压橡胶挤压球,将吸进透明管道内的浮油排出即可。由于透明管道上端弯曲,橡胶挤压球可位于汤锅旁边,人手握使用方便,以避免汤锅内热的蒸汽烫手,因此,该器具在煲汤过程中使用不会烫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透明管道1的弯曲部位且与透明管道1弯曲方向相同一侧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开口朝下的出油管道3,所述出油管道3与透明管道1连通,所述出油管道3的开口为出油口31,所述出油口31设置有密封塞32。在所述透明管道1上设置出油管道3,吸进透明管道1内的浮油在汤的上端,浮油流入出油管道3内暂时储存,而留在透明管道1内的汤可从进汤口排出到锅内,按照这样的操作反复吸油,至出油管道3内储存满,即可打开密封塞32将浮油从出油口31排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昌县粤兴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荣昌县粤兴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7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