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窄线宽高光束质量中红外双腔光参量振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1611.7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彭跃峰;魏星斌;彭珏;聂赞;罗兴旺;高剑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8 | 分类号: | H01S3/08;H01S3/094;G02F1/39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吴彦峰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窄线宽高 光束 质量 红外 双腔光 参量 振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窄线宽高光束质量中红外双腔光参量振荡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高功率、窄线宽、高光束质量的中红外固体激光在激光医疗、大气监测、自由空间光通信等诸多领域具有迫切的应用需求。基于频率变换的光参量振荡技术(OPO)是产生3-5μm波段中红外激光的有效途径之一。
OPO系统通常由泵浦激光源、耦合隔离系统、非线性晶体和腔镜组成。为了解决一般OPO系统输出激光线宽较宽、光束质量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窄线宽高光束质量双腔OPO技术。
OPO过程中会同时产生两种波长不同的激光,即信号光和闲频光。普通OPO腔(直线腔或环形腔)中,这两种波长的光在同一个谐振腔内振荡,这种情况下,对其中一种波长的光进行线宽控制,必然导致另一种波长的光腔内损耗增加,从而影响输出功率,此外,通过同一套腔镜很难同时改善两种波长光的光束质量,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窄线宽高光束质量中红外双腔光参量振荡器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使OPO谐振腔内的两个波长的光分别在不同的谐振腔内振荡,能够分别控制信号光和闲频光的线宽与光束质量,使得泵浦光与参量光腔模匹配达到最佳,可使两种参量光的光束质量均得到改善,能够弥补传统OPO腔无法同时实现中红外波段激光窄线宽、高光束质量和高效率输出的不足。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窄线宽高光束质量中红外双腔光参量振荡器,包括有作为OPO泵浦源的固体激光器、耦合隔离系统以及OPO谐振腔,固体激光器发射的泵浦激光束穿过耦合隔离系统后射入OPO谐振腔;OPO谐振腔内设置有OPO反射镜、体布拉格光栅、双色镜、信号光腔镜、闲频光输出镜和非线性晶体;OPO反射镜与射入OPO谐振腔的激光束之间的夹角为45°;射入OPO谐振腔的泵浦激光束穿过OPO反射镜后射入非线形晶体,通过非线性晶体的频率变换后,产生信号光和闲频光,这两束光再加上剩余泵浦光同时射向双色镜;双色镜与耦合后的激光束之间的夹角为45°,剩余泵浦光和信号光穿过双色镜和信号光腔镜后射出,闲频光经过双色镜反射后射向闲频光输出镜。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耦合隔离系统内设置有单个或多个耦合透镜和隔离器;所述固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依次穿过耦合透镜和隔离器后射入OPO谐振腔。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体布拉格光栅和OPO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上设置有闲频光全反镜。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双色镜和闲频光输出镜之间的光路上设置有中波标准具。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信号光腔镜与闲频光输出镜采用平凹镜,镜片的曲率半径应根据具体泵浦光的光斑大小以及谐振腔的腔长进行精确设计,从而实现泵浦光与参量光腔模的最佳匹配。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近红外信号光的谐振腔由体布拉格光栅、闲频光全反镜、OPO反射镜、非线性晶体双色镜和信号光腔镜组成;闲频光的谐振腔由闲频光全反镜、OPO反射镜、非线性晶体双色镜、中波标准具和闲频光输出镜组成。闲频光谐振腔和信号光谐振腔分离,可在不影响输出功率的前提下,实现窄线宽高光束质量的中红外闲频光输出,从而弥补了传统OPO腔无法同时实现中红外波段激光窄线宽、高光束质量和高效率输出的不足。
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地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泵浦源,2为耦合透镜,3为隔离器,4为OPO反射镜,5为非线性晶体,6为双色镜,7为信号光腔镜,8为OPO谐振腔,9为中波标准具,10为闲频光输出镜,11为体布拉格光栅,12为闲频光全反镜,13为耦合隔离系统,14为信号光,15为闲频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1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旋翼巡检飞行器及其挂载输电线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并联晶体管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