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种组合的筒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2104.5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5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4 | 分类号: | F21S8/04;F21V7/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种 组合 筒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照明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多组合的筒灯。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LED筒灯一般为两种结构,一种发光面罩前置,一种发光 面罩内置。
前置型的筒灯通过LED发出的光先经过内部漫反腔体的混光,再通过扩 散面罩匀光出射,得到近似朗伯的配光。
内置型的筒灯通常配有外反射器,反射器有漫反和镜面两种,可实现蝙 蝠翼或水滴型配光。
以上两种都有其各自不可实现的设计缺陷。如面罩前置型无法实现蝙蝠 翼配光,UGR通常比较高,眩光严重;而有些用户在装修时,不喜欢选择面 罩内置型筒灯的原因是这种筒灯不点灯时,人眼看过去是一个个“黑窟窿”, 与整个水平的天花板不协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另外方面和优点部分将在后面的描述中阐述,还有部分可从描 述中明显地看出,或者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
为满足以上两种需求,故设计了这样一种筒灯,这个筒灯既可将发光面 罩前置,又可实现蝙蝠翼、水滴型、倒三角、朗伯型配光,同时,在将发光 面罩后置时不会改变其配光。在原有技术上实现了设计突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组合的筒灯,包括:腔体、发光部件、内腔反射器、 外反射器和面罩,所述发光部件、内腔反射器和外反射器放置在腔体内,发 光部件放置于内腔反射器的入光口,外反射器的入光口直径与内腔反射器出 光口的直径相同并相接,内腔反射器的侧面的弧面被设计成使得光源的几何 中心点发出的光经过内腔反射器出来的光彼此平行的抛物面。
本发明主要通过筒灯的内腔反射器设计,再配合高透过率、低分散角的 透光面罩,利用反射器表面处理的方式不同,即可得到蝙蝠翼(UGR<19)、 水滴型、倒三角、朗伯型配光;同时扩散板前置,内置可以利用不同的组合 方式得到相同的配光角度或均匀的发光面罩效果,区别于以往的扩散板内置 型筒灯,设计师或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配光形状和灯具造型,配 件的灵活组合可以实现一灯多用。
本发明解决了常见LED筒灯配光类型单一、UGR高、扩散板无法前置、 后置、角度不变等技术难题,通过合理设计内腔反射器和选择扩散板的分散 角度,通过不同的配件组合和表面处理方式实现了多种配光,眩光低、结构 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 他目的、特性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标号指定相同结构的单 元,并且在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筒灯的反射器的设计结构。
图2示出了经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筒灯的反射器以后出射的平行光示 意图。
图3示出了不同面罩组合得到的筒灯的不同配光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组合的筒灯的示意图。
图5(a)-(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当改变外反射器属性时筒灯的配光光 型。
图6(a)-(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种组合方式的筒灯的多种配光 光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 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应当认为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提 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 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组件。
应当理解,当称“元件”“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是 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称元件“直接 连接到”或“直接耦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 指示相同的元件。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 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个元件、 组件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组件和/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 仅用于将元件、组件或部分相互区分开来。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组 件或部分在不背离本发明教学的前提下可以称为第二元件、组件或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21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