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性丙烯酸胶带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82174.0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金闯;张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139/06;C09J11/06;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44;C08F22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丙烯酸 胶带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酸胶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防水性丙烯酸胶带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因为酯基具有很强的氢键性,所以被广泛用做胶黏剂,它的类型包含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和反应型丙烯酸胶黏剂。用聚丙烯酸酯为单组分或主要组分的胶粘剂,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种,单组分的没有溶剂,可在室温固化,并有一定的透明性,主要有a-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和丙烯酸树脂胶粘剂两种。丙烯酸胶黏剂用于将某种物体粘连在另一种物体上。人们对于各种家具或电子产品的款式、颜色等视觉上的要求更加重视,因此电子产品的外观显得尤为重要,这对粘胶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常需要粘着力强且厚度在较薄的粘胶带。对于电子产品或者其它产品,一旦使用粘胶带,则需要该粘胶带在温差变化大的情况下能一直维持粘性,且能容易将胶黏剂从薄膜上剥离。
但是大多数的丙烯酸胶黏剂与水接触时会变白,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乳液体系中亲水的乳化剂、离子型引发剂和离子型单体聚合产生的聚合物等物质被封闭在胶膜中,这些物质往往会导致水分子通过乳胶颗粒界面扩散于干燥胶膜的空隙中形成水囊,迫使乳胶颗粒分开,使得丙烯酸胶黏剂的黏性降低,最终失去黏性,无法使用。
如何设计出一种防水的丙烯酸胶带,可有效防止丙烯酸胶黏剂遇水后,乳胶颗粒分开,丙烯酸胶黏剂的黏性丧失,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于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丙烯酸胶带及其制造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丙烯酸胶黏剂遇水后,乳胶颗粒分开,丙烯酸胶黏剂的黏性丧失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性丙烯酸胶带,包括基材层,在所述基材层上涂覆防水性丙烯酸胶黏剂形成胶粘层,在胶粘层另一面贴合离型材料层,所述防水性丙烯酸胶黏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甲组分:
石蜡 3-6份,
硅烷偶联剂 2-5份,
丁酮 11-13份,
异氰酸酯 2-3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45-60份,
丙烯酸乙酯 40-49份,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11-15份;
甲苯 20-30份,
树脂 3-5份,
偶氮化合物 2-5份,
丙烯酸丁酯 20-30份
丙烯腈 11-20份
丙烯酸 9-10份
十二烷基磺酸钠 2-3份
硫酸钾 2-3份
十二烷基硫醇 2-5份
氨水 20-30份
水 20-40份
乙组分:
N-乙烯基吡咯烷酮 50-80份
硫酸胺 2-7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水性丙烯酸胶带的制造工艺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石蜡在温度50-80℃下溶解,并置于搅拌机中,转速为500-700r/min,加入温度为50-80℃的水,再将甲组分的其他配料陆续一点一点的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时间为2-5h,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步骤二、将乙组分的配料放入另一搅拌机中,转速为500-700r/min,加入温度为50-80℃的水,搅拌时间为4-6h;
步骤三、将甲乙组分的溶液一起放入第三搅拌机中,转速为800-1100r/min,加入温度为80-90℃的水,搅拌时间为9-13h,放置20-28h后继续搅拌,搅拌时间为9-13h;
步骤四、将防水性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防水性丙烯酸胶黏剂。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甲乙两组分混合,由于二者存在强烈的正负电荷的物理吸引作用,甲组分中的阳离子或带有胺基的单体将吸附于乙组分中的聚丙烯酸酯乳胶粒的表面,甲组分中的单体在界面相发生热聚合,体系最终形成以聚丙烯酸酯乳胶粒为交联网络骨架,携带胺基或阳离子基团的聚合物分子链贯穿于乳胶粒界面的互穿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将大大拉近乳胶粒之间的距离,缩小乳胶粒间的空隙,从而阻碍水分子的进入,达到提高胶膜的内聚力和耐水性的目的;同时石蜡通过搅拌作用均匀混合在溶液内,石蜡分子填充在乳胶粒间的空隙内,也可以阻碍水分子的进入,石蜡在表面还可形成一层防水保护膜防止水份进入到丙烯酸胶黏剂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21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