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82241.9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4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吴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4/14 | 分类号: | B01D24/14;B01D24/46;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加强,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水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如何净化废水、减少废水排放等问题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现阶段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色度高、水质和幅度变化大,导致废水的处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食品、印染和造纸等行业。
目前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混凝、氧化、还原、电解和生化等,然而这些方法一般都只能处理色度较低的废水,不能有效处理高色度废水。对于高色度废水,首先要进行过滤处理,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装置其滤料层大多是单层或是双层,过滤效果差;并且在冲洗或者更换滤料时,使得滤料层内的所有滤料均处于流化悬浮状态,这样既可能造成了滤料的流失,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水处理方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过滤、方便更换或冲洗滤料的净化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净化装置,包括废水输入管道、立式罐体和净水输出管道,立式罐体内设置有两层以上的滤料;废水输入管道与立式罐体的顶部连通,净水输出管道与立式罐体的下部连通;立式罐体的上部设有滤料入口,立式罐体的下部设有滤料出口,各层滤料下方均设有用于支撑滤料的传送带;上层传送带行走方向前端位于下层传送带行走方向后端的上方;滤料入口位于顶层传送带行走方向后端,滤料出口位于底层传送带行走方向前端;传送带行走方向前端与立式罐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传送带为网眼传送带。
所述传送带行走方向前端与立式罐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立式罐体的横截面为矩形。
所述底层传送带行走方向的最前端设置有滤料槽,滤料槽与滤料出口连通。
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静沉槽和废水提升泵,静沉槽的入口与废水输入管道连通,出口经废水提升泵与立式罐体的顶部连通。
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六爪布水器,六爪布水器设置在立式罐体的顶部,与废水输入管道连通。
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滤料更换管道和滤料冲洗系统,所述滤料冲洗系统由置换器、滤料提升泵和螺旋扰流器组成,所述置换器的入口与过滤系统的滤料出口连通,螺旋扰流器的入口经滤料提升泵与置换器连接,出口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滤料入口和滤料更换管道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滤料纵向分为多层,增加了滤料和废水的有效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过滤效果,降低废水的色度;需要更换或冲洗滤料时,不需要使得滤料层内的所有滤料均处于流化悬浮状态,仅需控制传送带,上层滤料落至下一层传送带上,最后经滤料出口排除;废水的过滤和滤料的冲洗可以同时进行,不影响过滤进度;针对不同的水质,可以通过调节传送带的运行速度来控制滤料的冲洗频率,保障输出净水的水质,或者更换不同种类、粒径或厚度的滤料以适应不同水质的处理要求。
2、整个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处理废水效果好、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面的剖视图。
图中:1、废水输入管道;2、立式罐体;3、净水输出管道;4、滤料槽;5、滤料更换管道;6、传送带;7、滤料;8、置换器;9、滤料提升泵;10、螺旋扰流器;11、静沉槽;12、六爪布水器;13、废水提升泵;14、滤料出口;15、滤料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下图所示,一种净化装置,包括废水输入管道1、立式罐体2和净水输出管道3,立式罐体2内设置有两层以上的滤料7;废水输入管道1与立式罐体2的顶部连通,净水输出管道3与立式罐体2的下部连通;立式罐体2的上部设有滤料入口15,立式罐体2的下部设有滤料出口14,各层滤料7下方均设有用于支撑滤料的传送带6;上层传送带6行走方向前端位于下层传送带6行走方向后端的上方;滤料入口15位于顶层传送带6行走方向后端,滤料出口14位于底层传送带6行走方向前端;传送带6行走方向前端与立式罐体2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传送带6为网眼传送带(传送带6的开孔率为55%-65%,网眼孔径为3-5mm)。
所述传送带6行走方向的前端与立式罐体2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立式罐体2的横截面为矩形。
所述底层传送带6行走方向的前端设置有滤料槽4,滤料槽4与滤料出口14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22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