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棉花铃病的施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2702.2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4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赵鸣;王红艳;薛超;隋洁;马惠;雒珺瑜;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1/00;A01N47/36;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棉花 施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棉花铃病的施药方法。
背景技术
烂铃是棉花生产上的一大重要病害,近年来,棉花烂铃病在黄河流域发生非常严重,棉花品质降低,产量下降,棉农经济损失严重。目前防治铃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喷施杀菌剂、选择抗病品种和降低种植密度。以上三种防治方法虽然对防治铃病有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之处:
1、目前对棉花铃病防治效果明显的杀菌剂种类很少,施用频繁极易产生抗药性,而且施药量过大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目前审定的棉花品种,没有针对棉花铃病的抗病品种,某些品种虽然铃病发生较轻,但没有得到有效认定和宣传,此类品种农民不易买到。
降低种植密度虽然可以改善棉株中下部生长环境,减少铃病的发生,但降低密度会一定程度影响棉花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不足,提出一种防治棉花铃病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脱叶剂运用到改善棉花植株中下部生长环境中,从而减轻棉花铃病发生。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棉花铃病的施药法
①、施药时间:在打顶后,棉花第一个果枝成铃出现10-20天左右开始施药。
②、使用药剂: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按照8000-12000倍液稀释后喷雾施药,每亩用水量60kg。
③、施药方法:施药时严格喷雾部位,棉株中下部精准喷雾,可配合专用的扇形喷头进行喷雾。
优选的,施药时间:7月上中旬进行打顶,7月下旬至8月初进行喷雾防治。
优选的,使用药剂中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按照10000倍液稀释。
根据目前黄河流域棉花铃病发生特点,7月中下旬棉株下部棉铃开始出现,此时棉花已经封行,棉田下部农田小气候湿度较大,尤其是降雨较多的年份,更利于铃病的发生。在此棉花铃期初期,是防治棉花铃病的最佳时期,经过多年的试验,表明喷施噻苯隆脱叶剂能有效改善棉花中下部棉铃生长环境,建立不利于铃病发生的农田局部小气候,从而减轻铃病的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施药方法将脱叶剂噻苯隆运用到防治棉花铃病中,具有以下优点:
1、在棉花铃期初期施药,能有效改善棉花中下部棉铃生长环境,减少铃病的发生。
2、铃病主要发生在第一、二果枝上,对棉花中下部限制部位精准施药,使下部叶片提前脱落,对棉花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了品质和产量。
3、在本配方中科学运用了脱叶剂噻苯隆,是要次数少,用药量低,减少了农民用药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农民植棉效益。
4、大大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5、减少铃病的发生,提高了棉花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棉花铃病施药方法,亩用水量60kg,其中是以稀释倍数计:7月20日施药,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8000倍。
实施例2
棉花铃病施药方法,亩用水量60kg,其中是以稀释倍数计:7月20日施药,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12000倍。
实施例3
棉花铃病施药方法,亩用水量60kg,其中是以稀释倍数计:8月5日施药,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8000倍。
实施例4
棉花铃病施药方法,亩用水量60kg,其中是以稀释倍数计:8月5日施药,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12000倍。
对比例1
棉花铃病施药方法,亩用水量60kg,其中是以稀释倍数计:250克/升嘧菌酯可湿性粉剂3000倍。
对比例2
棉花铃病施药方法,不使用化学任何防治措施,减少种植密度,为常规种植密度的75%。
本发明施药方法与对比例在经过多次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未经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27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棉的播种繁殖栽培方法
- 下一篇:光伏生态大棚及其支承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