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开放分区式交替流原水生物预处理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84001.2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5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朱亮;阳广凤;冯丽娟;徐向阳;杨玘;王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开 分区 交替 水生 预处理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开放分区式交替流原水生物预处理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的过度排放以及农业面源的大面积污染,导致我国地表水污染日益严重。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饮用水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原水预处理的成本也日益提高。生物处理工艺因其运行成本低、处理性能高而被引入原水预处理工艺中。鉴于原水的寡营养水质特征,现使用的原水生物预处理工艺通常都为好氧曝气池或生物滤池。其中,好氧曝气池主要用以原水中的氨氮氧化,运行工艺及处理目标比较单一,不利于总氮及有机物的去除,抗冲击能力较小;而生物滤池由于滤料引起的水体pH改变导致启动时间长,处理水量小,易堵塞,水力压降大,反冲洗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采用半开放式分区模式,在反应器内分区域进行微生物的定向富集和生物膜的形成,在保障运行工艺稳定性及处理对象多样性的前提下,减少各区域运行的相互影响。该装置具有启动时间短、处理流量大、运行稳定等特点,且不易堵塞、不需要反冲洗、运行能耗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开放分区式交替流原水生物预处理反应装置。
一种半开放分区式交替流原水生物预处理反应装置,它具有反应器本体,在反应器本体侧面设有进水管,侧面及正面设有排泥管,六个半开放式分区反应室,各半开放式分区反应室由分隔板隔开,并通过过流筛网相互串联。进水进入进水区域并由导流板导流至第一个分区反应室,其各半开放式分区反应室根据运行条件填充不同的载体填料,第二、三、四个分区反应室设置曝气装置,在第六个分区反应室内设置溢流堰,侧面设有出水管,反应器设置回流管道和回流泵、采样口和回流流量控制阀。
所述的反应器本体呈长方体状,长、宽、高之比为3~8:0.4~1:1,由分隔板分隔成六个分区反应室,分隔板底部或顶部一角设有过流筛网,相邻两分隔板开口位置为各分区反应室的对角线。
所述的过流筛网面积S1与分隔板面积S2之比为1:5~40,过流筛网网眼孔径大小为3~8cm。
装置装填的填料为弹性填料或悬浮球填料,第三、四个分区反应室装填悬浮填料,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个分区反应室堆积悬浮填料或悬挂弹性填料,填料填充体积V1与分区反应室V2之比为0.15~0.40:1。
本发明的优点:
反应器采用半开放式分区,连续流运行时,后端分区对前端分区的影响较小,并能充分利用前端分区的代谢产物及其转化产物;可引入不同运行方式,克服常规原水生物预处理工艺单一曝气的好氧生境,便于不同功能微生物的富集,实现生境多样化;采用交替流串联模式,斜对流延长反应路径;出水回流能够有效保障反应器运行环境稳定性,有利于工艺的稳定运行,此外,可针对性调节DO和出水回流能够增加运行工艺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半分区式原水生物预处理装置艺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进水管,2为排泥管,3为导流板,4为半开放式分区反应室,5-1至5-5分别为第一至第五分隔板,6为进水区域,7为回流管道,8为回流泵,9为曝气装置,10为溢流堰,11为出水管,12为采样口,13为过流筛网,14为回流流量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如附图所示,一种半开放分区式交替流原水生物预处理装置,它具有反应器本体,在反应器本体侧面设有进水管1,侧面及正面设有排泥管2,六个半开放式分区反应室4,各半开放式分区反应室4由分隔板隔开,并通过过流筛网13相互串联。进水进入进水区域6并由导流板3导流至第一个分区反应室4,其各半开放式分区反应室4根据运行条件填充不同的载体填料,第三、四个分区反应室4设置曝气装置9,在第六个分区反应室4内设置溢流堰10,侧面设有出水管11,反应器设置回流管道7和回流泵8、采样口12和回流流量控制阀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4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式三相介质分离器
- 下一篇:一种重金属螯合剂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