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电源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84554.8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6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曾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9/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67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电源 供电系统 供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源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包括分布式电源、控制器和电源管理机构,所述分布式电源通过电源管理机构与控制器信号互联;通过对特定区域即将电网分割为多个区域,实行区域功率和电能质量的监测,从而能够自主的调节电力分配,提高稳定性与可靠性;采用备自投装置使得其能够实现局部电网与大电网之间的开合,进而保证局部电网的供电稳定,避免大电网导致的电网瘫痪现象,值得推广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各行各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用电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供电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也催生了电力行业对新能源的需求,随着用户环保意识的增强,并对电力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成为了电力工业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分布式发电和大电网的结合,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以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互联为主要特征的电力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电力生产、输送和分配的主要方式。这种集中式的大系统负担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用户的电能需求,但是其自身的一些弊端也日益呈现:
①技术复杂,安全稳定性不足。偶然的故障可能引起大范围的停电以及整个电网的崩溃;
②随着负荷的增长,这种集中式的电网不能在高峰负荷时期灵活跟踪满足负荷需求;
③环境问题日益暴露。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益呈现,随着燃煤、核电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用户对电力供应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基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以其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降低用户终端费用,同时兼具高效性和灵活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电力工业正经历着由集中式供电模式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供电模式发展的趋势。依据西方国家的经验:大电网系统和分布式发电系统相结合,分布式发电技术作为大电网的有益补充,是节省投资,降低能耗,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方法,并将成为未来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CN 102147649 B中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和分布式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当新的子卡插入所述分布式设备时,暂缓为该新的子卡提供电源,主板获取该新的子卡的类型标识;通过所述类型标识获取该新的子卡需要的电源功率信息;当整个分布式设备尚未使用的电源功率小于该新的子卡需要的电源功率时,优先满足分布式设备中优先级较高的子卡的电源需求,但是其依然没有解决上述三点的中灵活运用调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对现有技术中分布式电源管理中存在灵活度不高、稳定性差、能源不充分利用的现象,提出的智能化程度高、稳定性好的分布式供电系统与供电方法。
为解决本发明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布式电源供电系统,包括分布式电源、控制器和电源管理机构,所述分布式电源通过电源管理机构与控制器信号互联。
所述分布式电源为分散设置的微燃机、光伏板或小型水电站。
电源管理机构包括无线模块、信号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电能计量模块,所述电能计量模块为地区分布式局域供电网络计量模块,用来计量特定区域内的电能功率,所述信号检测模块与电能计量模块相连接,用于检测电能的质量,无线模块将获取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控制模块用来控制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的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为备自投装置。
一种分布式电源供电方法:
1) 、信号检测模块能够检测到新并网的负载与分布电源,并延期供电或者延期并网,读取所需的供电信息或供电功率;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进行审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45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