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治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6457.2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6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恩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恩许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A61K36/898;A61P19/08;A61K35/64;A61K35/02;A61K3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1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桡骨 远端 骨折 愈合 治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治疗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治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都在不断探索骨折愈合机理,为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而努力。近年来国内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以补肾活血作用为主的接骨方药可刺激成骨细胞IGFI分泌而促进骨折愈合。以益气活血作用为主的方药则可改善创伤后的代谢紊乱,提高机体整体机能而促进骨折愈合。大多数以活血化瘀作用为主的接骨方药则能促进血肿吸收、改善循环、增加肢体局部血流量而促进骨折愈合。壮筋补骨丸具有补气活血,续筋接骨,补肾壮阳的功效。应用壮筋补骨丸治疗骨折,可能同时具有上述几类方药的药理作用而促进骨折愈合。然而,究竟何种功效的方药疗效更佳,有待进一步研究。我认为,在接骨方药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比较具有不同功效的各种接骨方药的疗效,探索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最佳治则,进而选择更为经济有效的方药,是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②患处肿胀、压痛或骨擦音及异常活动等症状;③X光片证实桡骨远端骨折。纳入标准:①新鲜骨折1周内就诊;②闭合性骨折;③无血管神经损伤及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全身性疾病;④年龄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局部软组织挫伤严重及严重复合伤患者;②开放性骨折;③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全身性疾病患者;④年龄在18岁以下,60岁以上;⑤多次手法复位不成功或治疗期间骨折再移位患者;⑥不符合纳入标准及未按规定用药及资料不全而影响结果判断的患者。分组结果:将所有入选病例(123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壮筋补骨丸组、伤科接骨片组与对照组。壮筋补骨丸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伤科接骨片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各组病例的年龄构成情况见表1。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无压痛与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片见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患肢能平举1kg达1min;⑥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如不变形,则观察第1天为临床愈合时间。骨痂X线观察及评级方法:骨折整复固定良好即拍片1次,以后分别于用药后10d、20d、30d、40d各拍片1次,每次拍片条件相同,由课题外人员按下列标准评判骨折愈合程度。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无压痛与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片见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患肢能平举1kg达1min;⑥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如不变形,则观察第1天为临床愈合时间。骨痂X线观察及评级方法:骨折整复固定良好即拍片1次,以后分别于用药后10d、20d、30d、40d各拍片1次,每次拍片条件相同,由课题外人员按下列标准评判骨折愈合程度。结果:壮筋补骨丸组临床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846d(P<0.001),与伤科接骨片组作用相仿(P>0.005)。骨痂X线观察表明:壮筋补骨丸组骨折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01或P<0.01);在第30天,其疗效亦优于伤科接骨片组(P<0.01)。壮筋补骨丸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治疗方法,而治疗桡骨下端骨折,骨痂X线观察由课题外人员按统一标准进行评判,这就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病例本身条件的不均衡及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偏倚。壮筋补骨丸对骨折的临床愈合的疗效与伤科接骨片相仿,而在骨折愈合程度的X线分级方面比伤科接骨片的疗效好。我认为,在接骨方药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比较具有不同功效的各种接骨方药的疗效,探索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最佳治则,进而选择更为经济有效的方药,是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方向之一。验之临床,确有疗效。并取得满意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恩许,未经杨恩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64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