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彩色竹材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86480.1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6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建平 |
主分类号: | B27D1/08 | 分类号: | B27D1/08;B27K5/02;B27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315156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竹材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木复合板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彩色竹材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竹材生长周期短,竹材自然就成了国家节约木材资源的替代原料。随着国家层面以竹代木的政策的深入引导,竹胶合板的产量及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原因,我国竹胶合板行业对竹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较大。竹材梳解工艺大多是手工操作,效率底,工艺复杂,随着用工紧张,人工成本的提升,竹胶合板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上的竞争与速生木材胶合板的劣势日益明显。目前市场上的竹制板产品大多为原色,为了保留竹材本质的纹路,竹制板加工成形后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喷清漆处理,从而避免竹胶合板材料受湿度、温度影响造成板材腐蚀变形等问题。而竹制品在表面上色喷漆后,油漆覆盖竹材的本质纹路,导致失去竹材的本质特性。喷漆加工需要用到稀释剂、固化剂等添加剂,油漆和这些添加剂中含有大量的甲醛等易挥发强致癌物质,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有严重的影响,与竹制品板材的绿色环保理念有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色彩丰富、层次感强、保留竹材材质的彩色竹材加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彩色竹材加工工艺,首先分解毛竹,新鲜毛竹去除青皮和内膜后裁断使其呈条状的竹条;再进行蒸煮,在蒸汽循环加热的不锈钢煮缸内加入浸泡液并使竹条在不锈钢煮缸内加温蒸煮,蒸煮后的竹条放入清水煮缸内加温漂煮,漂煮后的竹条捞出后在常温下脱水晾晒;再进行组板上色,将竹条涂胶后组胚拼接成竹条粗胚板,粗胚板放入高压蒸汽炉的蒸锅中进行上色熏蒸,熏蒸后的粗胚板进烘房烘干后固色形成各种颜色的竹条粗胚板,多种颜色的粗胚板相互粘接后通过热滚压机使其粘合成彩色竹材;最终对竹片型材进行切割、精刨后得到所需标准尺寸厚度的彩色竹材。
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煮缸内按比例加入100份竹条、200份水、50份双氧水、3份亚硫酸盐组成的浸泡液,竹材浸没在浸泡液中并加温蒸煮3-5小时后脱去竹材中所含的糖份和淀粉。
进一步地,所述竹条经过蒸煮后沥去浸泡液后在常温下搁置半小时,然后将竹条放入清水煮缸内漂煮;清水煮缸加温至50-60度漂煮竹条3小时后捞出竹条在常温下冷却晾晒。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蒸汽炉中按比例加入100份竹材、80份水、1份染料,熏蒸的温度和时间根据所需颜色深浅进行调节。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环保级染料对竹材进行熏蒸上色,保留了竹材的本质纹路,丰富了竹制品板材类产品的颜色;改变现有的竹材喷漆上色方式,减少了油漆和添加剂的使用,降低彩色竹材在使用中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彩色竹材加工工艺,首先分解毛竹,新鲜毛竹通过开片、去青皮、去内黄、刨削、去节裁断后呈条块状,且条块状竹条的两侧边相对平行,厚度相对一致。
再进行蒸煮,在蒸汽循环加热的不锈钢煮缸内加入浸泡液不锈钢煮缸内按比例加入100份竹条、200份水、50份双氧水、3份亚硫酸盐组成的浸泡液,竹材浸没在浸泡液中并加温蒸煮3-5小时后脱去竹材中所含的糖份和淀粉;竹条经过蒸煮后沥去浸泡液后在常温下搁置半小时,将蒸煮后的竹条放入清水煮缸内加温漂煮3小时,清水煮缸加温至60-70度漂煮竹条3小时后捞出竹条在常温下冷却晾晒。
再进行组板上色,竹条浸泡粘合胶水后进行组胚拼接成竹条粗胚板,浸泡过粘合胶水后的块状竹条在平台上呈统一方向且错位拼接形成竹条粗胚板,粗胚板放入高压蒸汽炉的蒸锅中进行上色熏蒸,,高压蒸汽炉内加入水和染料后对粗胚板进行熏蒸,高压蒸汽炉中按比例加入100份竹材、80份水、1份染料,熏蒸的温度和时间根据所需颜色深浅进行调节,熏蒸后的粗胚板进烘房烘干后固色形成各种颜色的竹条粗胚板。
多种颜色的粗胚板相互粘接后通过热滚压机使其粘合成彩色竹材;最终对竹片型材进行切割、精刨后得到所需标准尺寸厚度的多层次彩色竹片型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建平;,未经吕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64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木材防霉防腐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中密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