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动力移动六杆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87048.4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7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姚燕安;刘超;姚舜;王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移动 机器人 | ||
1.一种单动力移动六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一种单动力移动六杆机器人为单闭链机构,由机架杆(1),电机(2),驱动杆(3),驱动轴(4),第一辅助杆(5),第一转动轴(6),动力杆(7),第二转动轴(8),第二辅助杆(9),传动轴(10),传动杆(11),机架转动轴(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和轴承座(15)组成;
所述的机架杆(1)为截面为矩形的铝管;机架杆(1)的(1-d)正面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电机(2)输出轴的轴孔和用于螺栓连接的四个安装孔,机架杆(1)的(1-d)正面上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轴承座(15)突出轴承的轴孔和用于螺栓连接的六个安装孔;机架杆(1)的(1-b)反面的一端设有安装电机(2)的安装槽,机架杆(1)的(1-b)反面的另一端设有安装转动副(12)的安装槽;
所述的第一支撑杆(13)为截面为正方形的杆件,一端设置有圆角,用于支撑机架杆,另一端端面为正方形用于将支撑杆(13)安装在机架杆(1)上;第二支撑杆(14)与第一支撑杆(13)的结构和外形尺寸相同;
所述的驱动杆(3)为套筒,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轴(4)的通孔,驱动轴(4)轴线与驱动杆(3)的轴线垂直相交;传动杆(11)与驱动杆(3)的外形尺寸相同;
所述的驱动轴(4)两端均设有用于安装卡簧的卡簧槽;传动轴(10)与驱动轴(4)的结构尺寸相同;
所述的第一辅助杆(5)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5-a),且设有安装驱动杆(3)的U形槽,第一辅助杆(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通孔(5-b)和第三通孔(5-c),第二通孔(5-b)和第三通孔(5-c)同轴,设在第一通孔(5-a)与第二通孔(5-b)和第三通孔(5-c)的轴线在空间交错垂直;第二辅助杆(9)与第一辅助杆(5)的结构尺寸相同;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6)两端设有用于安装卡簧的卡簧槽;第二转动轴(8)与第一转动轴(6)的结构尺寸相同;
所述的动力杆(7)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转动轴(6)的第一通孔(7-a),动力杆(7)的另一端设有安装第二转动轴(8)的第二通孔(7-b),第一通孔(7-a)与第二通孔(7-b)轴线在空间交错垂直;动力杆(7)的中心设有与地面进行相互作用的菱形末端执行结构;
电机(2)输出轴安装在机架杆(1)的一端用于安装电机(2)输出轴的轴孔中,并通过四个安装孔用螺钉进行固定,驱动杆(3)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电机(2)上;轴承座(15)安装在机架杆另一端的轴孔中,并通过六个安装孔用螺钉固定,机架转动轴(12)插入轴承座(15)中,并安装卡簧进行轴向固定,被动杆(1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机架转动轴(12)上;第一支撑杆(13)焊接在机架杆(1)的面(1-a)上,外侧有圆角端着地,第二支撑杆(14)焊接在机架杆(1)的面(1-c)上,外侧有圆角端着地,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在机架杆(1)的焊接位置上下对称布置;
将驱动杆(3)放入第一辅助杆的U形槽,将驱动轴(4)穿过第一辅助杆(5)的第一通孔(5-a)和 驱动杆(3)一端的通孔,并通过卡簧进行轴向固定;第二辅助杆(9)、传动轴(10)和传动杆(11)的安装方式与驱动杆(3)、驱动轴(4)和第一辅助杆(5)的安装方式相同;
将第一转动轴(6)按顺序插入第一辅助杆(5)的第二通孔(5-b)、动力杆(7)的第一通孔(7-a)和第一辅助杆(5)的第一通孔(5-b),并用卡簧进行轴向固定;动力杆(7)、第二转动轴(8)和第二辅助杆(9)的安装方式与动力杆(7)、第一转动轴(6)和第一辅助杆(5)的安装方式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动力移动六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与机架杆(1)的连接方式是多种类型的,如粘结、螺纹连接;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与地面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弧形面,与地面的接触面近似为一条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动力移动六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机架杆(1)的材料是多种类型的,如木头、有机玻璃、合成树脂、合成碳纤维、镁合金或钛合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70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墙体密封管件
- 下一篇:一种油浸式填料密封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