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用耐腐蚀刹车线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8843.5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4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恒达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 | 分类号: | F16C1/10;F16D65/18;C09D163/00;C09D7/12;F16D121/14;F16D125/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腐蚀 刹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刹车线,用于折叠自行车刹车系统。属于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折叠车具有可折叠、易操控、便于携带的优点,在折叠的使用过程中也不需要借助外来工具,通过手动自行将车折叠或展开,折叠后,能够较方便的将其收纳于汽车后备箱或登机箱内。
现有的折叠自行车当车辆折叠之后,刹车线无法被折叠,其长度没有变化,较长一段弯曲在外面,车辆运输过程中容易被外界物体钩到,影响车辆的折叠功能;并且现有的刹车线内衬管内的钢丝由于是单根金属丝,这样会导致其强度不够,影响了刹车系统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用耐腐蚀刹车线,此刹车线刹车线本体能够自动回缩,便于车辆折叠;金属丝组包括多根金属丝,金属丝轴向为螺旋形排列,金属丝组强度高,不易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用耐腐蚀刹车线,其特点是:所述刹车线包括刹车线本体和钢丝,所述刹车线本体包括内衬管和外包层,内衬管设置于外包层内,外包层在长度方向呈弹簧曲线状,所述金属丝组设置在内衬管内,金属丝组包括多根金属丝,金属丝的长度方向与内衬管的轴向一致,并且多根金属丝沿其长度方向上弯曲呈螺旋形,外包层外设置耐腐蚀涂层,耐腐蚀涂层由以下质量比的材料配比而成:环氧树脂25~40%,改性漆酚酞树脂25~40%,钛纳米颗粒5~10%,颜填料10~15%,固化剂10~15%,溶剂15~20%,所述固化剂为胶囊固化剂,胶囊固化剂包括芯材和壁材,所述胶囊固化剂的粒径为10μm,所述芯材为乙烯基二胺,所述壁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颜填料为滑石粉、石墨粉、铝粉和颜料;所述滑石粉、石墨粉、铝粉和颜料的质量比为20:5:3:10;所述颜料为钛白粉、氧化锌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溶剂为乙醇和乙酸的一种或两种,所述乙醇和乙酸的质量比为3:1。
本发明一种自行车用耐腐蚀刹车线,其金属丝组有15~25根金属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自行车用耐腐蚀刹车线,此刹车线刹车线本体能够自动回缩,便于车辆折叠;金属丝组包括多根金属丝,金属丝轴向为螺旋形排列,金属丝组强度高,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行车用耐腐蚀刹车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金属丝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刹车线本体1,
内衬管1.1,
外包层1.2,
金属丝组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用耐腐蚀刹车线,它包括刹车线本体1和钢丝2,所述刹车线本体包括内衬管1.1和外包层1.2,内衬管1.1设置于外包层1.2内,外包层1.2在长度方向呈弹簧曲线状,折叠车正常使用状态下,刹车线本体保持正常的伸展使用状态,折叠车折叠收起状况下,刹车线本体自动回缩呈弹簧状。
所述金属丝组2设置在内衬管1.1内,且金属丝组2包括多根金属丝,金属丝的长度方向与内衬管1.1的轴向一致,并且多根金属丝沿其长度方向上弯曲呈螺旋形(类似于捻制成型的钢丝绳),所述金属丝组2有15~25根金属丝,最优为21根。
外包层外设置耐腐蚀涂层,耐腐蚀涂层由以下质量比的材料配比而成:环氧树脂25~40%,改性漆酚酞树脂25~40%,钛纳米颗粒5~10%,颜填料10~15%,固化剂10~15%,溶剂15~20%,所述固化剂为胶囊固化剂,胶囊固化剂包括芯材和壁材,所述胶囊固化剂的粒径为10μm,所述芯材为乙烯基二胺,所述壁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颜填料为滑石粉、石墨粉、铝粉和颜料;所述滑石粉、石墨粉、铝粉和颜料的质量比为20:5:3:10;所述颜料为钛白粉、氧化锌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溶剂为乙醇和乙酸的一种或两种,所述乙醇和乙酸的质量比为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恒达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恒达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88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