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锌表面的电解清洗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9178.1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4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周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川硬合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F1/04 | 分类号: | C25F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邹翠 |
地址: | 61002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表面 电解 清洗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元件制造加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锌表面的电解清洗工艺。
背景技术
清洗是指清除工件表面的液体和固体污染物,使工件表面达到一定的洁净度。清洗也是热处理生产过程中一道不可忽视的中间辅助工序。所有经机加、热处理前的工件都应进行。否则,热处理前、后工件表面上的油污等直接进入炉内加热挥发和燃烧,容易造成车间空气污染,工件表面状态也不好,甚至影响热处理质量,特别是对化学热处理以及真空热处理。清洗可以提高热处理生产效率及热处理质量,与热处理有关的环保,清洗属于清洁热处理范畴。
完整的电解清洗过程包括预清洗、电解清洗、漂洗和烘干等工序,其中电解清洗是核心。电解清洗是将金属通过热的强碱溶液,在金属表面产生电解效应去除金属表面的油、铁粉和其它松散杂质。清洗剂的成分组成和清洗性能是一个影响清洗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残留物是否能够完全脱离金属表面,脱离金属表面的污染物是否能够很好地被乳化和皂化,避免再次对金属产生污染。目前普遍均使用普通型电解清洗工艺,普通型电解清洗装置的电流密度一般在5.4~21.6 A/dm2之间,极板间距为51~152 mm。由于电流密度较低,故极板长度较大,电解总时间较长,电耗较高。
金属锌是现代工业中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锌可与多种金属一起制成合金,主要被应用在化工、轻工、冶金、钢铁、机械等重要领域;每年近一半的锌消费在镀锌行业中,常温下锌的表面能产生一层保护膜,所以锌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船舶、机械制造等行业中;锌具有良好抗磁性,可以制成屏蔽材料,用于制造零件、仪表外壳等;锌与其它金属发生碰撞时无火花,可作井下防爆器材。
CN91109760.0,名称为“水溶性金属清洗液”的发明专利申请,该清洗液以水为溶剂,加入乳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OP—10;防锈剂五氯酚钠、苯甲酸钠、亚硝酸钠;清洗剂三乙醇胺、聚乙二醇、乙醇、磷酸配制而成的,它可用于各种钢材、铸铁制件的清洗。但缺点是泡沫多,导电率低,一般需要加热使用,不适用于电解清洗。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锌表面的电解清洗工艺。本工艺清洗效果好,去污能力强,渣油脱脂率可达99.5%以上,防锈性能良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锌表面的电解清洗工艺,其特征在于:
1)预清洗
采用热浸洗或喷洗的方法将工件上的污染物软化、分离、溶解,并减轻下道清洗工序的负荷;
2)电解清洗
在水基清洗剂的作用下,以100~150 A/dm2的电流密度清洗0.05-0.1s;
3)刷洗
采用碱液刷洗金属表面3次,清除表面上的铁屑和油污;
4)漂洗
利用流动的净水将已脱落但尚浮在工件表面上污物冲洗干净,采用热风烘干;
所述水基清洗剂的组成配比如下:
表面活性剂KE-1 0.8-1.2 g/l
表面活性剂AES 1.5-2.5 g/l
表面活性剂EL-5 2.0-2.5 g/l
助洗剂 0.5-0.6 g/l
复合缓蚀剂 0.8-1 g/l
溶剂为水。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与应用是锌表面水基清洗剂的关键。本发明选用表面活性剂KE-1、AES和EL-5能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可有效促进锌表面油污的润湿、渗透、乳化和分散,将锌表面油污清洗干净。借助电解作用,将清洗剂工作液组分迅速渗透到油污与金属之间,使油污迅速剥离锌表面,剥离后表面活性剂将油脂乳化,在电解的作用下将油脂打散并均匀分布于体系中,极高地提高了水基清洗剂的除油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表面活性剂KE-1、AES和EL-5的官能团中带有多分支支链结构,相对于直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而言,其在液体膜表面的阻碍排液和“修复”作用大大降低,泡沫稳定性减弱,因此起泡后泡沫消失得比较快。将它们复配,能达到很好的消泡和清洗效果,符合清洗的要求。
优选地,所述的助洗剂为三聚磷酸钠、4A沸石和乙二胺四乙酸钠盐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复合缓蚀剂为聚醚和咪唑啉复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醚和咪唑啉的复配质量比例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川硬合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川硬合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91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