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螺杆螺母的单驱动四轮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89748.7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4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蓉;唐伟力;金荣鑫;黎培辉;庞秋杏;刘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06 | 分类号: | B62D3/06;B62D7/16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刘小萍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螺杆 螺母 驱动 轮转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转向机构,具体是一种基于螺杆螺母的车辆的单驱动四轮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车辆在转弯时,若只有前轮转向,转弯半径较大,且货车等大型车辆车身长、内轮差大,还会产生视觉死角所在的危险区域。在物流管理中,一些车辆需要灵活转弯,减小转弯半径。
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利用螺杆螺母的传动方式驱动四轮转向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螺杆螺母的单驱动四轮转向机构,以实现控制四轮的同时转向,缩短转弯半径,提高车辆转弯的灵活性。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一种基于螺杆螺母的单驱动四轮转向机构,它包括电动机1、螺杆2、纵向排布的横移杆3以及横向排布的前轴6、后轴13、前横拉杆9和后横拉杆10,横移杆3位于前横拉杆9和后横拉杆10之间,电动机1的输出轴与螺杆2连接,螺杆2与横移杆上设置的螺孔16配合,横移杆两端分别开有滑槽并分别套在前横拉杆和后横拉杆中部的限位杆上;前横拉杆9和后横拉杆9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近V形转向臂铰接,四个近V形转向臂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轮的轮轴固定连接,四个近V形转向臂在其转折处分别与前轴6和后轴13的两端铰接,前轴6和后轴13固定在车架上。
本发明基于螺杆螺母的单驱动四轮转向机构,所述横移杆3的中部设有凸台17,凸台17上开有与螺杆2配合的螺孔16。
本发明单驱动四轮转向机构的突出优点在于:
采用一个动力从底盘的中间输入,使各构件受力均衡,四轮同时转向,缩短转弯半径,从而提高了转弯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螺杆螺母的单驱动四轮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横移杆3与螺杆2配合时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中:电动机1、螺杆2、横移杆3、左前轮4、左前近V形转向臂5、前轴6、右前近V形转向臂7、右前轮8、前横拉杆9、后横拉杆10、右后轮11、右后近V形转向臂12、后轴13、左后近V形转向臂14、左后轮15、螺孔16、凸台17、前限位杆18、后限位杆19、前滑槽20、后滑槽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螺杆螺母的单驱动四轮转向机构,包括电动机1、螺杆2、横移杆3、左前轮4、左前近V形转向臂5、前轴6、右前近V形转向臂7、右前轮8、前横拉杆9、后横拉杆10、右后轮11、右后近V形转向臂12、后轴13、左后近V形转向臂14、左后轮15。横移杆3的中部有一凸台17,凸台17上开有贯通螺孔16,螺孔16与螺杆2配合,电动机1的输出轴与螺杆2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
横移杆3为纵向排布,前轴6、后轴13、前横拉杆9和后横拉杆10横向平行排布,横移杆3位于前横拉杆9和后横拉杆10之间,横移杆3的两端分别开有前滑槽20和后滑槽21,前横拉杆9的中部设有前限位杆18,后横拉杆10的中部设有后限位杆19,前限位杆18置于前滑槽20中,后限位杆19置于后滑槽21,通过两个滑槽与两个限位杆的配合实现前横拉杆9和后横拉杆10纵向位移。
如图1所示,前横拉杆9的左端与左前近V形转向臂5铰接,左前近V形转向臂5的另一端与左前轮4的轮轴固定连接,前横拉杆9的右端与右前近V形转向臂7铰接,右前近V形转向臂7的另一端与右前轮8的轮轴固定连接,后横拉杆10的左端与右后近V形转向臂14铰接,右后近V形转向臂14的另一端与左后轮15的轮轴固定连接,后横拉杆10的右端与右后近V形转向臂12铰接,右后近V形转向臂12的另一端与右后轮11的轮轴固定连接;左前近V形转向臂5的转折处和右前近V形转向臂7的转折处分别与前轴6的两端铰接,右后近V形转向臂14的转折处和右后近V形转向臂12的转折处分别与后轴13的两端铰接;前轴6和后轴13固定在车架上。
本发明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螺杆2由电动机1驱动后发生转动,螺杆2转动通过螺孔16中的螺纹带动横移杆3横向移动,横移杆3横向移动的同时带动前横拉杆9与后横拉杆10横向同向移动,同时,由于前滑槽20与前限位杆18的配合以及后滑槽21与后限位杆19的配合使前横拉杆9与后横拉杆10也作小幅度纵向位移;前横拉杆9与后横拉杆10的移动使左前近V形转向臂5、右前近V形转向臂7、右后近V形转向臂14和右后近V形转向臂12绕前轴和后轴的铰接点转动一定角度,从而使左前轮4、右前轮8、左后轮15、右后轮11同时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在行进过程中,左前轮4、右前轮8、左后轮15、右后轮11移动的瞬心位于同一点,使转向更易于控制、操作更灵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97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底盘与车架分体式乘用汽车
- 下一篇:一种全地形车转向操纵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