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碳表面的水基清洗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9976.4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1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周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川硬合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00 | 分类号: | C23G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邹翠 |
地址: | 61002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水基清 洗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元件制造加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碳表面的水基清洗剂。
背景技术
清洗是指清除工件表面的液体和固体污染物,使工件表面达到一定的洁净度。清洗也是热处理生产过程中一道不可忽视的中间辅助工序。所有经机加、热处理前的工件都应进行。否则,热处理前、后工件表面上的油污等直接进入炉内加热挥发和燃烧,容易造成车间空气污染,工件表面状态也不好,甚至影响热处理质量,特别是对化学热处理以及真空热处理。清洗可以提高热处理生产效率及热处理质量,与热处理有关的环保,清洗属于清洁热处理范畴。
所谓的水基清洗剂的配制是以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加上助剂或其他添加剂而成的,有清洗性能的制品。水基清洗剂清洗是以水基清洗剂的水溶液去除金属表面污物清洗过程(或方法),简称水剂清洗。油污通常指矿物油、动植物油等一般液体污染物或有机半固体污物。污垢,通常指不溶性或固体污物,如积炭、油斑等。清洁度,是指清洗介质把金属表面的油污去除至一定程度后表面的状态。
我国工业清洗目前仍用汽油等混合烃类和部分使用水基清洗剂。用汽油等混合烃类清洗剂不但大量浪费能源,而且清洗工人容易发生职业中毒,并且因汽油清洗而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与人身事故是常有的事。这些因素是目前工业清洗中水剂清洗急需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力开发水剂清洗技术,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
依据含碳量的多少,一般可以将碳钢分成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三类。其中高碳钢的强度好、韧性差,所以机械强度小,容易发生断裂,不适合作机械及一些领域中的材料,生活中高碳钢常被用作制作炒锅的材料;低碳钢的韧性好,但是强度低,常被制成铁丝使用;由碳钢制造的设备中若积存或者附着渣油,就需要进行合理的清洗。但是以往的除油清洗剂大多碱性较强,还需要借助高温的条件,这样的清洗剂对资源、能源都有很大的损耗,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研制新型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清洗成分的水系渣油碳钢清洗剂,能高效、安全、绿色环保的清除碳钢表面渣油,从经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都具有现实意义。
CN91109760.0,名称为“水溶性金属清洗液”的发明专利申请,该清洗液以水为溶剂,加入乳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OP—10;防锈剂五氯酚钠、苯甲酸钠、亚硝酸钠;清洗剂三乙醇胺、聚乙二醇、乙醇、磷酸配制而成的,它可用于各种钢材、铸铁制件的清洗。但缺点是泡沫多,导电率低,一般需要加热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碳表面的水基清洗剂。在常温下仍具有较强清洗能力,不腐蚀金属,低泡易漂洗,去污能力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碳表面的水基清洗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配比如下:
表面活性剂KE-1 0.8-1.2 g/l
表面活性剂AES 1.5-2.5 g/l
表面活性剂NP-7 2.0-2.5 g/l
表面活性剂NP-10 2.2-2.6 g/l
助洗剂 0.5-0.6 g/l
复合缓蚀剂 0.8-1 g/l
溶剂为水。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与应用是钢碳表面水基清洗剂的关键。本发明选用表面活性剂KE-1、AES、NP-7和NP-10能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可有效促进钢碳表面油污的润湿、渗透、乳化和分散,将钢碳表面油污清洗干净。借助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将清洗剂工作液组分迅速渗透到油污与金属之间,使油污迅速剥离钢碳表面,剥离后表面活性剂将油脂乳化,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将油脂打散并均匀分布于体系中,极高地提高了水基清洗剂的除油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表面活性剂KE-1、AES、NP-7和NP-10的官能团中带有多分支支链结构,相对于直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而言,其在液体膜表面的阻碍排液和“修复”作用大大降低,泡沫稳定性减弱,因此起泡后泡沫消失得比较快。将它们复配,能达到很好的消泡和清洗效果,符合清洗的要求。
优选地,所述的最佳组成配比如下:
表面活性剂KE-1 1.0g/l
表面活性剂AES 2.0g/l
表面活性剂NP-7 2.1g/l
表面活性剂NP-10 2.2 g/l
助洗剂 0.55g/l
复合缓蚀剂 0.8g/l
溶剂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川硬合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川硬合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99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