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菌组合物、杀菌农药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90535.6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6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王多余;刘改玲;姚琼;孙经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立华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02 | 分类号: | A01N47/02;A01P3/00;A01N43/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菌 组合 农药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用杀菌组合物,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杀菌组合物、杀菌农药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噻呋酰胺,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噻呋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由于含氟,其在生化过程中其竞争力很强,一旦与底物或酶结合就不易恢复。噻呋酰胺用于水稻、禾谷类作物和草坪,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腥黑分菌属、伏革菌属、黑粉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效,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嘧菌酯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具有保护、铲除、内吸活性。嘧菌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细胞的ATP合成,从而抑制线粒体呼吸。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它对14-脱甲氧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梭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无交叉抗性。嘧菌酯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可有效防治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纹枯病、稻瘟病、炭疽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等等多种作物病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杀菌农药及其应用,弥补因单一使用噻呋酰胺或嘧菌酯而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的不足,扩大杀菌谱。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0:1~1:10的噻呋酰胺和嘧菌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噻呋酰胺和嘧菌酯的重量比为5:1~1:5。
一种杀菌农药,以上述组合物为农药的有效成分,与农药的辅助成分共同组成。
所述农药按重量计,包括噻呋酰胺2~45%,嘧菌酯2~20%,表面活性剂2~20%,助悬浮剂0~6%,增稠剂0~1%,消泡剂0~1%,防腐剂0~1%,防冻剂0.5~5%,水补足至100%。
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苯磺酸盐、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聚羧酸盐、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助悬剂选自白炭黑、膨润土、硅酸铝镁、高岭土;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消泡剂选自C8-C10脂肪醇、有机硅酮类、酯-醚型化合物;防腐剂选自甲醛、苯甲酸、卡松、乌洛托品;防冻剂选自乙二醇、尿素、丙二醇、甘油。
作为本发明的有效方式之一,所述农药为悬浮剂剂型。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或杀菌农药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组合物以为噻呋酰胺和嘧菌酯有效成分,经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发现,两者复配之后对抗药性病害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
实物测定实例:噻呋酰胺和嘧菌酯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测定
1、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6-2006》,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3、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原始数据,计算EC50、置信区间、回归曲线等相关数值,以孙云沛方法计算共毒系数,确定最佳配比。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6一2006》,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共毒系数(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噻呋酰胺、嘧菌酯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嘧菌酯以1:1、1:3、1:5、1:10、3:1、5:1、10: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水稻纹枯病菌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以1:1和3: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如果仅从增效毒力比较,可以视1:1、3:1的混配比例为噻呋酰胺与嘧菌酯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最佳配比。至于生产实际中以何种比例进行混配,尚需结合增效毒力、经济成本、加工工艺及毒性等进行综合考虑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立华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立华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05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