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串联放电可调间隙避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91601.1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强;由仁宽;高伟;于继忱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华隆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22 | 分类号: | H01T1/22;H01T4/1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83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放电 可调 间隙 避雷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雷器,具体说是一种外串联放电间隙避雷器。
背景技术
电力配电线路中需要加装雷电保护设备——户外型外串联间隙避雷器,它具有在避雷器主体的引拔棒上串联设置外放电间隙的主体构造,外放电间隙由具有放电间距的上放电环和下均压环构成,其设计理论当在上放电环和下均压环之间形成的电压差超过设计值时,击穿两者的空气绝缘间隙实施放电。但实际运行中,因附着于引拔棒的结露水、灰尘以及引拔棒材质等方面的影响,放电电弧能够从引拔棒表面直接穿行,而非按技术要求击穿空气绝缘间隙,根本达不到产品避雷保护所设计的电气性能要求,导致产品性能变化无常、不稳定,难以承担起电力配电线路避雷放电保护的安全能力。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一件专利,申请号为201220026020.2,该专利利用绝缘伞裙,增加了爬距,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缺陷。但由于伞裙处仍可能聚集结露水、灰尘等,还能引起放电弧的变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串联放电可调间隙避雷器,避雷器主体的引拔棒上串联设置有由上放电环和下均压环构成的外放电间隙,上放电环与下均压环连接套之间的引拔棒表面上固化有带有伞裙的硅橡胶绝缘层;为了稳定放电途径,所述上放电环下部设置笼状放电环,所述笼状放电环的上部与上放电环固定连接,所述笼状放电环的下部与所述伞裙固定连接;所述下均压环的内侧引拔棒上设置限位螺母。
所述笼状放电环的每个放电立柱的底部突出伞裙的下表面,所述放电立柱的底端为尖形。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笼状放电环,上放电环的电子聚集到笼状放电环的放电立柱的下方,由面放电改为尖点放电,使空气更容易电离形成电流,从而稳定了放电途径。此外,采用限位螺母,可调节放电间隙,可适应不同技术要求,拓宽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放电柱底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如图1、图2所示,避雷器主体1的引拔棒4上串联设置有由上放电环2和下均压环6构成的外放电间隙,上放电环2与下均压环6连接套8之间的引拔棒4表面上固化有带有伞裙5的硅橡胶绝缘层;所述上放电环2下部设置笼状放电环3,所述笼状放电环3的上部与上放电环2固定连接,所述笼状放电环3的下部与所述伞裙5固定连接;所述下均压环6的内侧引拔棒上设置限位螺母7。
所述笼状放电环的每个放电立柱31的底部突出伞裙5的下表面,所述放电立柱31的底端32为尖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华隆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华隆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1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