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重要消息提醒和闹钟功能的智能钟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95290.6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0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应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丁子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21/00 | 分类号: | G04G21/00;G04G21/04;G04G13/02;G04R20/26;H04W84/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重要 消息 提醒 闹钟 功能 智能 钟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睡眠健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具有通过辐射更小的wifi信号取代手机辐射和智能选择睡眠期间通信内容提醒的功能,解决了用手机做闹钟或者睡眠期间有重要来电等待需求时手机辐射对人体伤害过大的问题,具有在兼具闹钟和重要来电提醒的前提下保证身体健康的特点。
背景技术
该智能钟表是一种通过wifi代替手机信号来减少或减弱环境辐射,提升用户身体健康的一直物品。
现在闹钟来电提醒和来电提醒主要有:
1:穿戴式蓝牙设备:通过手机与穿戴式设备的连接,将手机来电和手机闹钟的功能通过设备震动的方式传递给用户,但是由于睡觉时穿戴式设备多少让人感觉不舒服,且由于现在设备的局限性,依靠震动来传递信息唤醒深睡的人比较难以实现,另外,蓝牙的传输距离有限,所以手机必须还存在于离使用者距离近的地方才有效,换言之,手机的辐射依然会存在,而且重要来电可能也无法唤醒。
2:直接用手机替代:通过手机实现闹钟唤醒和重要来电提醒两大功能,该实现方案直接将手机放置于附近,这个做法手机辐射对身体影响最大,容易影响睡眠质量。
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使用辐射小且可以接受距离远的wifi信号来代替手机信号,用户只需在手机软件中设置好内容,即可快速与wifi闹钟配对,并且可以依托MP3模块对闹钟和来电提示选择不同的提示音,且硬件中显示屏可以显示提醒内容和时间,可以让用户不必佩戴物品且可以将手机放置在远处,具有低辐射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手机辐射对人身伤害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重要来电提醒和闹钟功能的智能钟表,包括:喇叭、mp3模块、外壳、显示屏、键盘、wifi模块、处理器、电池。其中喇叭、mp3模块、显示屏、键盘、wifi模块、处理器、电池安装在外壳内部。喇叭、插卡式mp3模块、显示屏、键盘、wifi模块都与处理器相连接,且喇叭、插卡式mp3模块、外壳、显示屏、键盘、wifi模块、处理器都与电池连接供电。智能闹钟APK在安卓手机中安装。
上述的一种具有重要来电提醒和闹钟功能的智能钟表,所用的wifi数据通信模式辐射远小于手机辐射。
上述的一种具有重要来电提醒和闹钟功能的智能钟表,所用处理器(7)为超低功耗的处理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具有重要来电提醒和闹钟功能的智能钟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喇叭;2、插卡式mp3模块;3、外壳;4、显示屏;5、键盘;6、串行wifi接收模块;7、处理器;8、电池;9、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一种具有重要来电提醒和闹钟功能的智能钟表,其特征在于包括:喇叭1、mp3模块2、外壳3、显示屏4、键盘5、wifi模块6、处理器7、电池8。其中喇叭1、插卡式mp3模块2、显示屏4、键盘5、wifi模块6、处理器7、电池8安装在外壳3内部。喇叭1、mp3模块2、显示屏4、键盘5、wifi模块6都与处理器7相连接,且喇叭1、mp3模块2、外壳3、显示屏4、键盘5、wifi模块6、处理器7都与电池8连接供电。所述wifi模块可以与手机直接通信。
处理器7采用TI的MSP430F149,用户在使用前先调节好钟表的显示时间,然后打开手机软件依托wifi连接钟表,连接完成以后可以选择在手机或者钟表中设置闹钟时间,设置重要通话号码。设置完成以后可以给智能钟表的MP3模块下载所喜欢的歌曲作为唤醒铃声。实现了可以将手机放置在离钟表较远的地方而不错过重要信息提醒,并且大幅度减少对人体辐射的伤害等特点。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丁子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丁子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52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