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插座校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96398.7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6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裴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插座 校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插座校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智能家居产品已经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若在家庭中安装智能插座,用户便可以通过便携式设备上安装与智能插座匹配的app实时查看某一时间段内家庭的耗能状况。
但由于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插座的计量原理的差异,采用的计量芯片不同,当计量芯片外围器件受其公差、温度与使用年限的影响均会导致智能插座的精度变低,因此,获取到的电能信息不精准。
当电力局发送电费单时,由于智能插座上报的耗能信息不准,电费单上的耗电数据与智能插座上报的耗电数据不符,导致用户对产品计量准确度的不信赖。
目前还没有智能插座虽然在出厂前都进行响应的校准,但在其出厂后使用中时,还没有一个校准的方案与校准智能插座的装置能便于其校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插座校准方法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出场后使用中的智能插座插座校准的问题。
一种智能插座校准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S1:电性连接智能电表的载波模块;
步骤S2:电性连接需校准的智能插座的计量芯片;
步骤S3:通过所述智能电表的载波模块获取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1;
步骤S4:获取所述智能插座的计量芯片测得的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2;
步骤S5:判断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1是否与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2相等;
步骤S6:当不相等时,将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1写入所述智能插座的计量芯片内。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电性连接所述智能电表的载波模块的方式为通过电力线连接的电性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1:选取需校准的智能插座;
步骤S22:获取所述智能插座的计量芯片的ID;
步骤S23:通过所述智能插座的计量芯片的ID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插座的计量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读取所述智能电表的载波模块的第一电能总功耗值W10;
步骤S32:控制更改所述智能插座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上电状态与断电状态;
步骤S33:读取所述智能电表的载波模块的第二电能总功耗值W11;
步骤S34:计算所述第一电能总功耗值W10与所述第二电能总功耗值W11相减的绝对值,将所述绝对值作为所述智能电表的载波模块获取的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2包括:
步骤S321:获取所述智能插座的工作状态;
步骤S322:若所述智能插座为上电状态时,将所述智能插座断电;若所述智能插座不为上电状态时,将所述智能插座上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包括:
步骤S61:将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1转换成所述计量芯片的寄存器值;
步骤S62:将所述寄存器值写入计量芯片对应的寄存器地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插座校准装置,所述校准装置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电性连接智能电表的载波模块与需校准的智能插座的计量芯片;
第一读取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智能电表的载波模块获取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1;
第二读取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智能插座的计量芯片测得的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2;
判断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读取模块与所述第二读取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1是否与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2相等;
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判断模块与所述连接模块,用于若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1与所述智能插座的负载电能信息值W2不相等,发送控制所述连接模块将所述W1写入所述智能插座的计量芯片内的指令至所述连接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模块包括电力连接模块,用于电性连接所述智能电表的载波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模块包括无线连接模块,用于当控制模块选取需校准的智能插座后,获取所述智能插座的计时芯片的ID,通过所述智能插座的ID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插座的计量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63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