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ABS/PP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96838.9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7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迎春;宋晶晶;咸旭胜;王超;王文生;李洁;杨业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可益荧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23/12;C08L53/02;C08K5/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沙坪坝区凤***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abs pp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旧ABS/PP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是丙烯腈、1,3-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它将PS,SAN,BS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ABS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
聚丙烯(PP),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无毒、无味、密度小,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均优于低压聚乙烯,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且不受湿度影响。此外,聚丙烯的化学稳定性很好,除能被浓硫酸、浓硝酸侵蚀外,对其它各种化学试剂都比较稳定。
由于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聚丙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行业。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30~50亿公吨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被处理,在这些废旧电子电器产品中含有大量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聚丙烯,如何处置这些废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废旧聚丙烯成为了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旧ABS/PP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以废旧ABS和废旧PP为原料,制得了机械性能良好的废旧ABS/PP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旧ABS/PP复合材料,由物料经熔融共混制成,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物料包括:
所述废旧ABS的缺口冲击强度低于6.5kJ/m2;
所述废旧PP缺口冲击强度低于6.5kJ/m2。
优选的,所述二恶唑啉化合物为2,2'-(1,3-亚苯基)二恶唑啉、2,2′-双-(2-恶唑啉)或1,4-双(2-恶唑啉基)苯。
优选的,所述苯乙烯共聚物为苯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氢化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废旧ABS的拉伸强度低于30MPa。
优选的,所述废旧ABS的弯曲强度低于50MPa。
优选的,所述废旧PP的拉伸强度低于30MPa。
优选的,所述废旧PP的弯曲强度低于50MP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旧ABS/PP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50~90重量份废旧ABS、10~50重量份废旧PP、0.05~0.9重量份二恶唑啉化合物和7~10重量份苯乙烯共聚物熔融共混,得到废旧ABS/PP复合材料;
所述废旧ABS的缺口冲击强度低于6.5kJ/m2;
所述废旧PP缺口冲击强度低于6.5kJ/m2。
优选的,所述步骤a)具体为:
a1)、废旧ABS和二恶唑啉化合物熔融共混,得到二恶唑啉化合物改性的ABS;
a2)、所述二恶唑啉化合物改性的ABS、废旧PP和苯乙烯共聚物熔融共混,得到废旧ABS/PP复合材料。
优选的,步骤a1)中,熔融共混的温度为180~230℃;步骤a2)中,熔融共混的温度为180~2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旧ABS/PP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50~90重量份废旧ABS、10~50重量份废旧PP、0.05~0.9重量份二恶唑啉化合物和7~10重量份苯乙烯共聚物熔融共混,得到废旧ABS/PP复合材料;所述废旧ABS的缺口冲击强度低于6.5kJ/m2;所述废旧PP缺口冲击强度低于6.5kJ/m2。本发明通过将废旧ABS、废旧PP、二恶唑啉化合物和苯乙烯共聚物熔融共混,制得机械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使ABS废旧料和PP废旧料得到回收利用,消除了其对环境的污染。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得的废旧ABS/PP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高于6.5kJ/m2,拉伸强度高于30MPa,弯曲强度高于50MP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可益荧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北大学,未经重庆可益荧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68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