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MicroRNA172在培育耐逆植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97468.0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5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受宜;张劲松;潘文嘉;张万科;韦伟;林晴;马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82;A01H5/00;A01H6/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白艳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microrna172 培育 植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MicroRNA172在培育耐逆植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MicroRNA172或其编码核酸分子或含有其编码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在培育耐逆性植物和/或提高植物生物量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过表达pre‑miR172得到转基因大豆,其高于转空载体大豆或野生型大豆,具体体现在盐胁迫下生物量高于转空载体或野生型大豆。本发明对培育耐盐且生物量增加的植物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豆MicroRNA172在培育耐逆植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环境中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例如干旱、盐碱、低温等胁迫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大规模减产,培育耐逆性作物是种植业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基因工程育种已经成为增强作物耐逆性的重要方法之一。高等植物细胞有多种途径应答环境中的各种逆境胁迫,其中转录因子起着调控耐逆相关效应基因表达的作用。植物中已经发现了多类蛋白激酶、转录因子等与植物耐逆性相关,但是,有关MicroRNA与耐逆性的相关性报道较少。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生的、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小RNA,其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MicroRNA存在多种形式,最原始的是pri-miRNA,长度大约为300-1000个碱基;pri-miRNA经过一次加工后,成为pre-miRNA即microRNA前体,长度大约为70-90个碱基;pre-miRNA再经过Dicer酶酶切后,成为长约20-24nt的成熟miRNA。
在植物中,miRNA在RISC的作用下与靶基因的mRNA结合后,通过降解mRNA或抑制翻译的方式对基因的进行调控。每个miRNA可以有多个靶基因,而几个miRNA也可以调节同一个基因。这种复杂的调节网络既可以通过一个miRNA来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也可以通过几个miRNA的组合来精细调控某个基因的表达。植物中已知miRNA通过调控与植物开花及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植物生殖发育及花器官分化。一些miRNA调控植株的发育和耐逆性,例如玉米中铅胁迫响应miRNA与植株的耐铅胁迫相关;海南大学薄维平等分析了木薯低温下miRNA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MicroRNA172(简称为miR172)或其编码核酸分子或含有其编码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MicroRNA172或其编码核酸分子或含有其编码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在培育耐逆性植物和/或提高植物生物量中的应用;
所述MicroRNA172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或序列3。
上述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RNA为pre-miRNA172,序列3所示的RNA为MicroRNA172,pre-miRNA172为MicroRNA172的前体。
上述应用中,所述MicroRNA172编码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编码pre-miRNA172。
上述应用中,所述含有MicroRNA172编码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为将所述MicroRNA172编码核酸分子插入表达载体得到表达MicroRNA172的重组载体,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达载体为pBin438,重组载体为将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pre-MicroRNA172的编码核酸分子插入pBin438载体BamHI和KpnI酶切位点之间得到的载体,且插入的位置在CaMV35S启动子之后,将该重组载体命名为pBin438-pre-MicroRNA172。
上述应用中,所述耐逆性为耐盐性;
所述提高生物量体现在提高根长、提高株高和/或提高地上部分鲜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74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