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线路的综合单端故障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97606.5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9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文;肖拥东;国伟辉;姚庭镜;曲鸿春;郭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1 | 分类号: | G01R3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配电网 线路 综合 故障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配电网输电线路中故障点准确位置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线路的综合单端故障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行波原理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装置(也称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技术上基本成熟并在电力系统获得了广泛应用,多年的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及可靠性,而将其应用于配电网精确定位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配电网故障定位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是故障区段定位,按照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主动故障定位与被动故障定位两大类。
主动故障定位方法包括:注入法和中电阻法等,基本原理是在故障发生后,通过电压互感器(或其他类似设备)向接地线路注入特定频率信号,注入信号沿着故障线路经接地点注入大地,再用信号探测器探测注入信号流过的路径来确定故障线路。该类方法主要用于故障分支的定位,而无法做到故障点的精确定位,并且存在以下问题:设备复杂、成本较高,不适合长距离线路故障定位,特别是信号发生设备在运行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被动故障定位方法包括:利用FTU或故障指示器等方法,其中FTU及故障指示器实际应用较多,但存在成本较高,维护工作量大等不足。
由于上述配电网区段定位方法均存在各种不足,尚未获得大规模推广应用。近年来,部分国内外研究单位提出将阻抗法、频域法及行波法等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应用于配电网线路。实际工程验证表明,阻抗法应用于配电网线路时,受线路参数不一致的影响,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频域法具有较高可靠性,鲁棒性较好,但其测距精度低于行波法,也难以直接利用保护/录波装置数据。考虑到配电网故障测距对精度要求较高,行波法仍然是最为可行的技术方案之一。同时,相对主干输电网,配电网现场条件及成本限制更为严格,因此,配电网行波测距研究重点应是单端行波法。
但单端行波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射波识别困难。金属性故障情况下应选择故障点反射波定位,在高阻故障情况下则选择对端母线反射波定位较为合适,而现有行波法缺乏过渡电阻估算手段,无法判断故障性质;并且若不能准确判断反射波时间窗,信号谐振等因素均会影响对反射波的识别。
针对单端行波法中反射波识别困难的问题,部分研究单位提出了阻抗法与行波法相结合的单端故障定位方法,但在配电网应用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单端阻抗法受线路两端相角差影响较大,用于重负荷线路及配电网时效果不佳;2)单端阻抗法受过渡电阻影响较大,在高阻接地故障下测距误差较大,若用于长距离输电线路可为单端行波法提供参考,但用于短距离的配电网参考价值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法的不足,针对单端行波测距中的反射波识别困难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线路的综合单端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将阻抗法、频域法与行波法融合,精确定位配电网线路故障点位置,提高配网故障定位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线路的综合单端故障定位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对三相电流/电压进行相模变换;
步骤2: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提取行波信号边际谱;
步骤3:通过频域法确定初始故障点位置;
步骤4:过渡电阻计算,并根据其结果决定时间窗类型;
步骤5:识别反射波并定位单端行波故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当配电网线路故障时,提取配电网故障后的三相电压/电流,若为不对称故障,则将三相电流/电压变换为线模量后再进行分析,以消除模混杂现象影响。利用Clark变换作为相模变换矩阵,并选取α模量作为线模分量,其变换公式如下:
式中,iA(k)、iB(k)、iC(k)分别为故障线路A、B、C三相电流,iα(k)为变换后的α模量,k=1、2、3、4…N,N为采样序列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后,暂态行波在频域上表现为谐波形式,称为固有频率,暂态行波的固有频率与故障点位置相关,通过希尔伯特-黄(HHT)变换提取线模分量的信号边际谱,希尔伯特-黄HHT变换采用分解基固有模态函数(IMF)替代了传统分析所采用的正弦信号,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获取多个基固有模态函数IMF,希尔伯特-黄HHT变换结果如下式(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7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