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长型结构物的码头运输、装卸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99711.2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5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宋峥嵘;陈广宁;杨风艳;姜立群;杨明旺;吕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60 | 分类号: | B65G67/60;B65G6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长 结构 码头 运输 装卸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物的码头运输、装卸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细长型结构物的码头运输、装卸工艺。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洋工程中,对于细长型结构物的码头运输主要采用浮吊来完成,其特点是:对码头和驳船的要求比较低,使用比较方便,但是,费用很高,而且,受浮吊船期的影响很大。而对于细长型结构物的装、卸船一般采用浮吊吊装或多台履带吊在装船出口处联合吊装的方法。但由于受履带吊吊装能力的限制,重量大于500吨的模块都只能采用浮吊完成其装、卸船作业,这使得小型模块或钢桩在装、卸船作业时,对大型履带吊或浮吊的依赖性大大增加,这不仅使得大型吊装设备资源更为紧张,而且,限制了小型模块或钢桩装、卸船的周期,增加成本同时延误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细长型结构物的码头运输工艺,其不仅能够将细长型结构物在装、卸船过程中,避开与码头前沿承载力较低区域接触,克服了承载力不足对细长型结构物装、卸船运输作业的影响,解决了传统海洋工程结构物依赖浮吊装、卸船的不足问题;而且,大大缓解了浮吊及履带吊的资源紧张现状,降低了传统方式中大型浮吊的使用成本;同时,保证了细长型结构物的装船周期,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细长型结构物的码头运输、装卸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驳船与细长型结构物均垂直于码头方向完成就位,并使细长结构物和驳船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第二步:将停放在陆地上的第三、第四两组顶升滑移装置布置在细长型结构物底部,另外第一、第二两组顶升滑移装置布置在驳船上,并完成调试工作;
第三步:在驳船设定位置上布置H型钢;
第四步:将第三、第四两组顶升滑移装置置于高位的同时,将细长结构物顶起,并运输到码头前沿承载力较低区域时停止前进,此时,第一、第二两组顶升滑移装置处于低位待命状态;
第五步:将第一组顶升滑移装置顶起置于高位状态,并将第三组顶升滑移装置下降置于低位状态,然后,将细长型结构物的重量从第三组、第四组两组顶升滑移装置转移到第一组、第四组两组顶升滑移装置上,完成第一次重量转移过程;
第六步:第一组、第四组两组顶升滑移装置将细长结构物继续向驳船上运输,当第四组顶升滑移装置临近第三组顶升滑移装置时,停止前进;
第七步:将第二组顶升滑移装置顶起置于高位状态,第四组顶升滑移装置下降置于低位状态,使细长型结构物的重量从第一组、第四组两组顶升滑移装置上转移到第一组、第二组两组顶升滑移装置上,完成第二次重量转移过程;
第八步:通过两组顶升滑移装置(1A,1B)将细长结构物2运输至驳船3上的就位位置;
第九步:将第一、第二两组两组顶升装置同步下降置于低位状态,然后,将细长结构物下落至事先布置的H型钢上,并完成固定,结束装船过程。
所述顶升滑移装置的型号为:SS650型,该顶升滑移装置通常能够完成两个动作:一个是模块顶升,另一个是模块滑移。
所述第五步中第一次重量转移的具体步骤是:
①将停放在陆地上的第三组、第四组两组顶升滑移装置置于高位状态,而布置在驳船上的第一组、第二组两组顶升滑移装置置于低位状态
②将处于低位状态的第一组顶升滑移装置调整为高位状态,此时,三组顶升滑移装置同时处于高位状态,并构成六点支撑;
③将处于高位状态的第三组顶升滑移装置下降为低位状态,此时,第一组、第四组两组顶升滑移装置同时置于高位状态,完成第一次重量转移过程。
所述第七步中,第二次重量转移的具体步骤是:
⑴将第一组、第四组两组顶升滑移装置处于高位状态,第二组、第三组两组顶升滑移装置处于低位状态;
⑵将处于低位状态的第二组顶升滑移装置调整为高位状态,此时,第一组、第二组、第四组三组顶升滑移装置同时处于高位状态,构成六点支撑;
⑶将处于高位状态的第四组顶升滑移装置下降为低位状态,此时,第一组、第二组两组顶升滑移装置同时处于高位状态,完成第二次重量转移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不仅能够将细长型结构物在装、卸船过程中,避开与码头前沿承载力较低区域接触,克服了承载力不足对细长型结构物装、卸船运输作业的影响,解决了传统海洋工程结构物依赖浮吊装、卸船的不足问题;而且,大大缓解了浮吊及履带吊的资源紧张现状,降低了传统方式中大型浮吊的使用成本;同时,保证了细长型结构物的装船周期,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97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材间歇送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泥生料的气力输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