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膜革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00492.5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9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铭;傅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B32B38/16;B05B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1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膜革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革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膜革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牛皮等天然皮革较厚,在制革过程中为了提高革的利用率,通常剖成两层甚至更多层。第一层剖面革经表面涂饰后用于制造高档真皮皮革,第二层及其以下的剖面革(简称二榔皮)无表面纹理层,美观性和实用性不及第一层革。过去一般通过磨毛、染色将二层皮制成麂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层反绒皮,它属于较低档次的产品。后来聚氨酯(PU)人造革的生产原理被应用到皮革剖层的生产中,按PU转移的生产方法给二榔皮表面加上一层PU,使之既具有真皮的吸湿性、尺寸稳定的优点,又具有PU人造革防水性和耐磨性的优点。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的皮革称为移膜革,也即移膜革是PU革与真皮相结合的产物。移膜革的档次优于合成革及人造革,而价格低于用牛皮剖面革第一层制成的真皮皮革,适用于制造鞋、皮带、手袋、包等。
最初生产移膜革时,需要使用大量DMF(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以下度需要溶剂生产处的移膜革称为溶剂型聚氨酯移膜革),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而且能耗高,还且是手工生产,劳动强度大,环境差,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给社会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克服溶剂型聚氨酯移膜革生产过程中的上述不足,后研发出了利用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低温下就可进行快速反应、能形成均匀稳定的的泡孔结构、且整个体系不含有机挥发溶剂、既有较好的物化性能、又节能环保的优点的浇注型双组份聚氨酯移膜革(以下简称双组份聚氨酯移膜革)。在双组份聚氨酯移膜革的生产过程,需要通过涂布机将两种组分喷到离型纸上形成人造革层,然后通过复合装置将二榔皮复合到人造革上形成附有纸的移膜革,最后通过纸皮分离装置将离型纸和移膜革分离而形成成品移膜革。
现有的涂布机构包括喷头和驱动喷头沿移膜革宽度方向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喷头采用在喷头内搅拌混合的方式使两种组分混合在一起然后喷到离型纸上的方式进行涂布。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789307,公开日为2012年10月10日、名称为“一种喷头”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现有的可用于移膜革生产的喷头。通过现有的喷头喷两种组分形成双组份聚氨酯(即为人造革)时,所形成的人造革存在人造革内的孔洞总体积占比低,孔洞大小一致性差及均匀性差的不足,而以上不足会导致移膜革伸缩性和柔软性差。再则现有的喷头的驱动机构为平移机构,即使喷头平移的方式进行往复运动,喷头来回一趟所需要的时间长,故不能够适应高速生产的要求。
再者现有的的革复合设备如中国专利号为201320300497x,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11月27日、名称为“TPU热熔膜与合成革的烫压复合设备”的专利文件中公告的那样,只能使用于合成层都是连续体的革的生产,而移膜革中的二榔皮为一片一片地处于断开状态的,故为了适合移膜革的生产,还需要将二榔皮粘附在连续的载体(如纸带)上,导致生产时的方便性差和影响复合好后的移膜革的干燥。另外在移膜革的复合过程中,二榔皮放置到人造面上时容易产生褶皱起泡现象。
还有就是纸在流水作业的过程中背面(使用时不同移膜革接触的面)会产生污染现象,而现有的纸皮分离装置不能够避免纸卷绕在一起时背面对正面的污染,而纸的正面被污染后会导致再次使用时影响生产出的移膜革的表面质量(如纹路不清晰、有污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完成移膜革的复合且形成的人造革层中的孔隙的均匀性和大小一种性好、孔洞总体积占比高的移膜革生产设备,解决了现有设备不能够适应移膜革的复合需要和生产出的移膜革孔洞总体积占比低、孔洞大小一致性差及均匀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旨在进一步提供一种二榔皮不容易产生褶皱起泡现象的移膜革生产设备,解决了移膜革复合过程中二榔皮容易产生褶皱起泡现象问题。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旨在进一步提供一种能够在分离出的纸卷绕在一起之前对纸的背面进行清洁的移膜革生产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移膜革生产过程中分离出的纸会产生背面污染正面而导致生产出的移膜革的表面质量下降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04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