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0554.2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4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富强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3/04;A61K35/618;A61K35/12;A61K3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泌尿系 结石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水及食物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大与白细胞减少。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一般以中医为主,但是大部分方剂药效不显,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效果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制剂,其选用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及现代医学研究理论,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行气排石之功效,治疗泌尿系结石治愈率极高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金钱草18~22份、喜马拉雅米口袋9~11份、节鞭山姜14~16份、石上柏9~11份、豆豉草14~16份、滑石9~11份、郁金14~16份、大叶蛇总管18~22份、藿香9~11份、多花野牡丹9~11份、碱花0~6份、海挂面5~7份、甘草4~6份、猪脂膏0~7份。
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金钱草18~22份、喜马拉雅米口袋9~11份、节鞭山姜14~16份、石上柏9~11份、豆豉草14~16份、滑石9~11份、郁金14~16份、大叶蛇总管18~22份、藿香9~11份、多花野牡丹9~11份、碱花4~6份、海挂面5~7份、甘草4~6份。
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金钱草18~22份、喜马拉雅米口袋9~11份、节鞭山姜14~16份、石上柏9~11份、豆豉草14~16份、滑石9~11份、郁金14~16份、大叶蛇总管18~22份、藿香9~11份、多花野牡丹9~11份、碱花4~6份、海挂面5~7份、甘草4~6份、猪脂膏5~7份。
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金钱草20~22份、喜马拉雅米口袋10~11份、节鞭山姜15~16份、石上柏10~11份、豆豉草15~16份、滑石10~11份、郁金15~16份、大叶蛇总管20~22份、藿香10~11份、多花野牡丹10~11份、碱花5~6份、海挂面6~7份、甘草5~6份、猪脂膏6~7份。
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金钱草20份、喜马拉雅米口袋10份、节鞭山姜15份、石上柏10份、豆豉草15份、滑石10份、郁金15份、大叶蛇总管20份、藿香10份、多花野牡丹10份、碱花5份、海挂面6份、甘草5份、猪脂膏6份。
一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金钱草、喜马拉雅米口袋、节鞭山姜、石上柏、豆豉草、郁金、大叶蛇总管、藿香、多花野牡丹、甘草放入容器内,加入8~10 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 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 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 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备用;(2)将猪脂膏、滑石、碱花、海挂面放入容器内,加入烈性白酒,并加入少量蜂蜜,搅拌均匀,经容器密封,隔水加热15~25min,取出,得膏体备用;(3)将上述步骤(1)~(2)所制得的滤液以及膏体混合,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胶囊,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各中药成份的药理分析如下:
金钱草【来源】 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性味】 甘、咸,微寒。【归经】 归肝、胆、肾、膀胱经。【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喜马拉雅米口袋【来源】 为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的带根全草。【性味】 性寒,味苦涩。【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利尿。治水肿,痈肿疔毒,淋巴结结核。
节鞭山姜【来源】为姜科植物节鞭山姜的根茎。【性味】味辣,气香,性热。【功能主治】健胃,通气止痛,化食消胀,解毒。
石上柏【来源】 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深绿卷柏,以全草入药。【性味】 甘,平。【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抗癌,止血。用于癌症,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乳腺炎。
豆豉草【别名】 通经草、蛇头细辛、疳积药。【来源】 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岩边香,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性味】 辛、甘,温。【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散瘀止痛,健脾消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跌打肿痛,腰痛,风湿骨痛,小儿疳积,神经衰弱;外用治身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富强,未经陈富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05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