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管网的自动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1043.2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1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田春来;程良勇;孟繁锟;王海;乔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管网 自动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地下管网的自动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基础数据处理:获取管网的二维数据,根据属性信息进行人工处理,使不同属性数据进行统一化处理,得到统一的二维属性数据并存储;
自动构建管网数据:将处理后的统一属性数据进行三维模型的自动构建进行人机交互检查;
数据优化:将构建好的管网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去除错误信息,将管网信息进行细化处理;
属性挂接:将各类管线、管点的编号、各类属性信息挂接到管网三维模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网的自动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还可设有数据转换步骤,其中:
所述数据转换:通过对各平台间各类数据进行转换,符合各个平台进行数据导入,达到三维地下管网模型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网的自动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需要统一化处理的属性信息包括:特征信息、物探点号、管道编号、坐标信息、起止编号、埋深、孔径、附属信息;其中管网包括管线、管点、管井、探测点、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网的自动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数据处理:获取管网的二维数据,根据属性信息进行人工处理,使不同属性数据进行统一化处理,得到统一的二维属性数据并存储;
所述基础数据处理的具体步骤为:
数据统一处理:将不同存储形式的管网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形式处理;
排序、编号:将统一存储形式化的管网数据中的地层数据按照深度进行排序,并根据统一的编码规则对管网数据进行编号;
信息审核:通过计算机和人为检查两种方式对异常信息和错误信息进行处理;
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管网数据按照不同类别分别存储到数据库中;
数据调取:从数据库中调取关键管网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地下管网的自动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数据处理步骤还可设有持续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完善子步骤,其中:
持续数据处理:将持续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格式化处理并进行编号;
数据库完善:将更新的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与原有数据相融合,完善数据库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地下管网的自动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构建管网数据:将处理后的统一属性数据进行三维模型的自动构建;
所述自动构建管网数据的具体步骤为:
管点二维数据抽取:对处理后的二维管点数据进行抽取,期中抽取信息可为管点的坐标信息、管点埋深、物探编号、特征信息;
自动构建管点三维模型特殊符号:通过统一化处理的属性信息中的特征信息、坐标信息和埋深,判定其管点的特征种类、确定管点在平面空间中的位置和确定该管点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构建特征管点三维模型特殊符号,并依据物探点编号,对相应管点进行命名,命名与物探编号一致;
自动赋予管点属性、空间信息:通过统一化处理的属性信息中的物探编号进行管点三维模型符号的识别,将其与二维管线进行匹配,将相对应的二维管线属性信息复制到管点三维模型符号上,自动赋予管点属性信息、空间信息;
自动构建管线:根据统一化处理的属性信息中的管线内管道编号字段与物探点号字段进行匹配,通过管点的空间位置确定管线的连接点位,并通过管线孔径信息确定管线的直径大小,建立面片,生成管线数据;
自动赋予管线属性、空间信息:通过管道编号赋予相应管道名称,通过管道编号与二维管线属性数据进行调用,判定其管线类型,自动赋予管线颜色贴图、管线属性信息、管线要素的空间信息;
自动构建管网:将生成的三维管点与管线进行合并,构建成地下三维管网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10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