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轴校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2666.1 | 申请日: | 2014-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9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贵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1237***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校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曲轴校正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轴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曲轴在生产过程中,精磨之后,通常采用离子氮化方式对曲轴表面进行强化处理。在强化处理过程中,由于加工过程中的热应力在热态下会得到释放,以及离子氮化处理产生的热应力,导致曲轴发生弯曲变形。特别是曲轴的轴颈部位变形比较严重,因为曲轴的轴颈通常与连杆相连接,故对轴颈的加工要求比较高,轴颈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力会发生较大弯曲。然而现有技术对曲轴的校对都是采用人工敲击曲轴,对曲轴进行定位。然而人工敲击曲轴,很难控制每次敲击的力度一致,故需要反复多次敲击,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对曲轴校正采用人工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曲轴校正装置,具有曲轴效率高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曲轴轴讲座装置,包括第一活塞筒、第二活塞筒、第一活塞杆、两个第二活塞杆和两个支撑块;第一活塞杆位于第一活塞筒内,第二活塞杆位于第二活塞筒内,第一活塞筒的左端与第二活塞筒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支撑块铰接;第一活塞筒内设有螺纹孔和活塞孔,螺纹孔与活塞孔连通且螺纹孔的孔径大于活塞孔的孔径,螺纹孔与活塞孔之间设有推刀槽;两个第二活塞与第二活塞筒形成活塞腔,第二活塞筒的侧壁设有通孔,第一活塞筒的活塞孔与第二活塞筒的侧壁和第二活塞筒的活塞腔相通;第一活塞杆依次为推杆、螺纹杆和夹头,推杆的直径小于螺纹杆的直径,夹头为棱柱。
采用本方案中的曲轴校正装置,包括第一活塞筒、第二活塞筒、第一活塞杆、两个第二活塞杆和两个支撑块;支撑块在曲轴校正过程中抵曲轴的曲柄对曲轴的轴颈进行校正。第一活塞杆移动带动第一活塞移动,第一活塞移动可改变由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筒、第二活塞筒和两个第二活塞形成的T型活塞腔内的压强,第一活塞挤压T型活塞腔内的空气,使T型活塞腔内的压强增大,迫使两个第二活塞移动。第一活塞筒内设有螺纹孔和活塞孔,螺纹孔与活塞孔连通且螺纹孔的孔径大于活塞孔的孔径;方便第一活塞无障碍穿入到第一活塞筒的活塞孔中。螺纹孔与活塞孔之间设有推刀槽;方便加工螺纹孔时车刀退刀。第一活塞杆依次为推杆、螺纹杆和夹头,推杆的直径小于螺纹杆的直径,夹头为棱柱;夹头为棱柱方便夹持,螺纹杆与第一活塞筒螺纹连接,夹头转动使第一活塞移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用扳手夹住第一活塞杆的夹头,并转动夹头使第一活塞移动,使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筒、第二活塞筒和两个第二活塞形成的T型活塞腔内的压强降低形成负压迫使两个第二活塞向第二活塞筒的中间移动从而使两个支撑块也向第二活塞筒的中间移动。然后将曲轴校正装置置于带校正曲轴的两曲柄之间,然后转动第一活塞杆的夹头,使第一活塞向靠近第二活塞筒的方向移动,使T型活塞腔内的压强增大,迫使两个第二活塞向远离第二活塞筒中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两个支撑块也向远离第二活塞筒中间的方向移动。最终使支撑块接触曲柄,继续旋转夹头使支撑块对曲柄施加力,从而校正两个曲柄间曲轴的弯度。实现对曲轴的校正。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曲轴校正装置对曲轴校正相对于人工敲击校正曲轴而言,曲轴的轴颈两端的曲柄受力均匀,且校正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支撑块与第二活塞筒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对支撑块起辅助作用,方便支撑块处于水平状态抵曲柄对曲轴进行校正。
进一步,所述第二活塞筒的侧壁位于两个第二活塞之间处设有安全阀。避免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筒、第二活塞筒和两个第二活塞形成的T型活塞腔内的压强过大发生爆缸事故。
进一步,所述第一活塞杆中的螺纹杆的螺纹采用多线螺纹。使第一活塞移动的速度更快。
进一步,所述支撑块的棱边圆角过渡。避免支撑块在对曲轴校正的过程中因支撑块棱边刮伤曲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曲轴校正装置校正曲轴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活塞筒-1、第二活塞筒-2、支撑块-3、第一活塞杆-4、第二活塞杆-5、弹簧-6、第一活塞-7、第二活塞-8、曲轴-9、曲柄-10、安全阀-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贵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三贵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2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粒料
- 下一篇:制备3,5‑二取代‑1,2,4‑噁二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