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效介质传导体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2903.4 | 申请日: | 2014-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8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斌 |
主分类号: | F28D15/00 | 分类号: | F28D15/00;C09K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传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效介质传导体,包括真空室内加入热效介质配方。
背景技术
传热传导材料于一百多年前发现,昂尼斯发现一些材料在特定状态下完全失去了电阻,昂尼斯将其命名为超导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昂尼斯的发现与他之前完成的氦液化密切相关。
目前,传热材料供暖是一种传统运用方式,因耗能大、传热慢、效率低,以及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为此,科学界对各种传导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航天技术中的传导技术进行改造,从而发展成为介质超导技术,并运用到热效系统中,此项技术大大降低了能耗,具有无毒、无味、无腐蚀性、不爆炸的优点,克服了大功率热量传递的速度。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的发热体的传热速度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生活的更高要求了,如何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效介质传导体、利用热效介质,具有更快的传热速度,从而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效介质传导体,包括真空室,真空室内具有真空密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密封腔内有热效介质。
利用上述装置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中空的真空室结构,采用堵头封堵真空室一端,向真空室中注入热效介质并封堵真空室另一端,将中空区域抽成真空,使中空区域形成充满热效介质体,利用热效介质,在真空封闭空间以高压蒸汽流形式,沿室内温差循环传热的方法。
作为优选,所述热效介质是化学配方而成。
用于上述传热体装置的热效介质,其特征在于:该热效介质是由介质元素1、KMnO4是催化剂,2、纯水填充液,3、金属粉,4、还原剂(N2H4)和强氧化剂H2O2,5、CO(HN2)活泼增效剂(在加热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和气压,释放热量)组成一种热效介质,其中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催化剂3-5克;纯水10-15克;金属粉200-250克;还原剂2-3克;氧化剂6-10克;活泼增效剂3-5克。
传热体的运用结构方法如下:传热体是一种导热性能极强的传热件,利用真空气化压力,注入热效介质,使得它在特殊环境下迅速雾化达到快速传递的的作用。热传递效率比同样材质的金属高出数百倍。真空室内由真空密封腔并填充热效介质是热传递运用的主要成份,为此,加热一端真空室,液体介质就会蒸发,其室内产生压力差,使蒸汽流向室内的冷端传热,并循环进行快速传递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热传递速度快,热交换快,低温启动,能耗小,无毒、无腐蚀、无放射性,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热效介质传导体1,包括真空室3,真空室3中填充有热效介质2。
所述热效介质具有汽化潜热大的特点,当热效介质受热汽化时会产生高能物理变化,真空室内热气迅速升温。
在使用时,该真空室3外端在25℃的温度即可激发热效介质,从而在真空密封腔3中产生高压蒸汽流,高压蒸汽流迅速传递到冷端,然后又回流,如此往返流动从而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
利用上述传热体装置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中空的真空室3,在真空室3内注入热效介质,抽取真空采用堵头封堵真空室3一端,使中空区域形成充满热效介质的高压形式,利用热效介质在真空封闭空间,以高压蒸汽形式往返循环传递的方法。
用于上述的一种热效介质是由介质元素1、KMnO4是催化剂,2、纯水填充液,3、金属粉,4、还原剂N2H4和强氧化剂H2O2,5、CO(HN2)活泼增效剂,在加热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和气压,释放热量组成一种热导介质。
其中各组分所占的重量为:催化剂3-5克;纯水10-15克;金属粉200-250克;还原剂2-3克;氧化剂6-10克;活泼增效剂3-5克。
所述热效介质的制备过程如下:首先将传导体1真空室3进行氧化处理,再进行定量加入热效介质2在真空室3内,同时进行内部真空抽压,在通过180度的温箱进行烧结的及其运用方法。
同样在长100毫米,直径12毫米相同规格下,在35℃度环境里,把水加热到100℃度,一端放入热水里,另一端检测其传递的温差,即本发明的发热体发热传递率与其它材质发热体发热率相对温差数据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斌,未经黄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2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管
- 下一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