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用水量为基础的居家紧急求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4293.1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0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明 |
主分类号: | G08B21/04 | 分类号: | G08B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王锦阳;陆晔顼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水量 基础 居家 紧急 求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居家紧急求救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以用水量为基础的居家紧急求救系统,藉由居家原有之给水管路布建达到免除线路配置且有效紧急求救之目的。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人口结构,因为结婚意愿下降、生育意愿下降,以及出生率下降速度超过死亡率增加速度,导致成长率下降。由于这一代出生人数减少,使下一代育龄妇女人数缩减,若生育行为不变,将使得再下一代的出生人数更加缩减,因此人口老化速度将会愈来愈快。
依据统计的中国台湾地区重要人口结构,可发现中国台湾人口结构目前正偏向高龄化社会,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也逐年增加,由1991年的6.52%提高至2013年11.33%,显示高龄人口未来的生活保健相关照护,已是相当重要的议题之一。
对于空巢老人的相关照护,现有技术装设紧急求救按钮并要求长者配戴于身上,待空巢老人有需要时按下按钮以即时发现异常。但根据观察长者使用的情况,绝大多数的长者均认为该按钮非常麻烦,均不愿意配戴,且配戴该按钮让长者觉得是衰老的表征而不愿意配戴。另外,该按钮是以无线方式进行紧急求救信号的传递,相当不可靠且容易受到干扰即因地形地物的问题无法完成信号传递。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且具进步性的居家紧急求救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居家紧急求救系统。在一实施例中,该居家紧急求救系统包括:至少一紧急求救装置、至少一即时水流量计及一控制器。该至少一紧急求救装置设置于至少一用户或一用水设备内,用以提供至少一用户在紧急求救时,产生至少一求救用水量。该至少一即时水流量计设置于至少一用户的入水口或该用水设备,用以检测至少一用户或该用水设备的即时用水量数据。该控制器用以接收至少一用户或该用水设备的即时用水量数据,及判断至少一用户或该用水设备的即时用水量数据是否符合至少一求救用水量,并产生至少一警告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居家紧急求救装置系统可应用于空巢老人的紧急救护照护,利用即时水流量计的用水量检测数据,即可得知该用户是否需提供紧急求救服务,较现有的居家无线电紧急求救设备相比,除了施工简单,安全可靠,几乎不需维护费用外,不需老人家配戴的设计将是最符合老人需求的居家求救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居家紧急求救系统的框图示意图;及
图2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居家紧急求救系统的框图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居家紧急求救系统
11 紧急求救装置
12 即时水流量计
13 控制器
14 输出模块
16 用户
20 居家紧急求救系统
21、22、23 紧急求救装置
24、25、26 即时水流量计
27 控制器
28 输出模块
131 第一对比模块
132 第二对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据统计,老人居家生活最令家属担心者为跌倒事件,其中,浴室又为跌倒最为频繁发生的地方,“跌倒”是老年人的头号杀手之一,除了会骨折之外,还会引发一些并发症;而半数以上的老人至少需要六个月的医疗及照护才能康复。因此,预防老年人跌倒成了每个家庭必备的保健知识。依据卫生局的统计资料,中国台湾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事故伤害是第7位,而跌倒是事故伤害的第二大原因。在所有的年龄层中,老年人因跌倒的死亡率最高,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越高。跌倒会造成身体伤害,重则骨折或头部外伤,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有些因跌倒而害怕再跌倒,因此自我限制行动,导致功能和活动能力逐渐丧失。老年人的跌倒常是多种危险因子并发年龄、疾病和环境因素所造成。居家跌倒大部分发生在室内,地点主要发生在浴室、卧室和厨房。在安养机构,最常发生跌倒的地方是浴室和床边转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明;,未经陈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42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气泄漏自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人群密集区域防踩踏预警系统及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