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炉煤气脱硫碱洗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4797.3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9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侯添;朱灿朋;尹荣衡;朱洁;穆传冰;秦海波;朱庆强;金飞;王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12 | 分类号: | C10K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煤气 脱硫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焦化行业的焦炉煤气净化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焦炉煤气脱硫碱洗工艺,尤其是一种利用分解固定铵的碱液脱除煤气中残留硫化氢的脱硫塔。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焦化行业普遍采用以煤气中的氨为碱源的湿法脱硫工艺。以HPF法脱硫工艺为代表的湿法脱硫工艺具有一次投资省,生产操作简便,不需要外购碱源等优点。焦炉煤气采用氨法脱硫后煤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能够控制在200mg/m3以下,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国内焦化企业的主流脱硫工艺。但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焦炉煤气中硫化氢的含量要求不断升高,目前的氨法脱硫工艺已经无法达到新的环保要求。
焦炉煤气净化生产中产生的剩余氨水被送往蒸氨装置,进行蒸氨操作后送往污水处理系统。其中,剩余氨水中的固定铵约占总铵含量的一半,无法直接蒸出,需要加碱分解成游离氨后,再进行蒸氨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炉煤气脱硫碱洗工艺,克服HPF法脱硫工艺中硫化氢含量过高的缺点。
本发明在脱硫碱洗系统中进行,所说的脱硫碱洗系统包括脱硫塔(1)、煤气管道(2)、碱液管道(3)、下部排出管道(4)、碱液管道(5)。焦炉煤气氨法脱硫后利用分解剩余氨水中固定铵的碱脱除煤气中硫化氢。将原HPF法脱硫工艺中脱硫塔设计为两段脱硫,下段为氨法脱硫段,上段为碱洗脱硫段。焦炉煤气经预冷塔预冷后进入脱硫塔下段,与在再生塔中再生后的脱硫液逆向接触脱除硫化氢后进入脱硫塔上段的碱洗脱硫段,利用分解剩余氨水中固定铵的碱液(外购来的碱液配置成2~10%浓度进入脱硫塔碱洗脱硫段)对焦炉煤气进行碱洗脱硫,进一步脱除煤气中的硫化氢,焦炉煤气在碱洗脱硫段中的流速为0.5-0.7m/s,塔喷淋密度为5-20m3/m2·h,在碱洗脱硫段煤气出口温度28-35℃,用于分解剩余氨水中固定铵的碱的质量分数为2-10%(折合成NaOH计算)的条件下,脱除煤气中的硫化氢,焦炉煤气脱硫后硫化氢含量降至50mg/m3以下,经管道进入脱氨装置脱氨。
碱液管道由碱洗脱硫段上部进入,经碱洗脱硫段下部排出管道排出与碱液管道连接循环喷洒,部分脱除了硫化氢的碱洗液经管道返回蒸氨装置用于分解固定铵。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工艺流程短、工程投资少、运行成本低、脱硫效率高、资源利用好、环保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焦炉煤气脱硫碱洗工艺流程图。其中:脱硫塔1、煤气管道2、碱液管道3、下部排出管道4、碱液管道5。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一种焦炉煤气脱硫碱洗工艺,将原HPF法脱硫工艺中脱硫塔1设计为两段脱硫,下段为氨法脱硫段,上段为碱洗脱硫段。焦炉煤气经预冷塔预冷后进入脱硫塔1下段,与在再生塔中再生后的脱硫液逆向接触脱除硫化氢,此时煤气中硫化氢含量降至200mg/m3以下,再进入脱硫塔1上段的碱洗脱硫段,利用分解剩余氨水中固定铵的碱洗脱硫,进一步脱除煤气中的硫化氢,焦炉煤气在碱洗脱硫段中的流速为0.5m/s,塔喷淋密度为9m3/m2·h,在碱洗脱硫段出口煤气温度32℃,用于分解剩余氨水中固定铵的碱的质量分数为5%(折合成NaOH计算)的条件下,脱除煤气中的硫化氢,焦炉煤气脱硫后硫化氢含量降至50mg/m3以下,经管道2进入脱氨装置脱氨。
碱液管道3由碱洗脱硫段上部进入,经碱洗脱硫段下部排出管4与碱液管道3连接循环喷洒,部分脱除了硫化氢的碱洗液经碱液管道5返回蒸氨装置用于分解固定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47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新型高能清洁燃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热解气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