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J型棱边修正麻花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07230.1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9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仲益;赵家兵;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2 | 分类号: | B23B51/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棱边 修正 麻花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高效切削金属的刀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铸造铝合金、新型铝锂合金高精密钻削的J型棱边修正麻花钻头。
背景技术
钻削是金属切削中的重要工艺,但大多数的钻削加工属于初加工,孔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通常达不到零件的最终要求,后续还需要扩孔,镗孔或者铰孔进一步精加工。
由于汽车铸造铝合金、新型铝锂合金等加工中不仅仅对位置精度要求很高,还必须具备高效加工能力的特殊要求。这就需要对钻头的结构进行相应改进,以保证钻孔位置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孔的表面质量和钻削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J型棱边修正麻花钻头,以满足高位置度加工要求和后续采用金刚石铰刀时对铰削余量精密控制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J型棱边修正麻花钻头,包括刀体和柄部,刀体和柄部是以同一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同轴圆柱体,特点是:所述刀体上磨出有螺旋状排屑槽,刀体头部的端面位置磨有两处后刀面,后刀面与排屑槽的交线形成主切削刃,两处后刀面的交线形成横刃,刀体靠近排屑槽的位置形成棱边,主切削刃与横刃之间磨有内刃,主切削刃与棱边的交点即为刀尖,对刀尖处的棱边清边形成J型棱边。
进一步地,上述的J型棱边修正麻花钻头,其中,所述J型棱边的长度等于3~5倍的钻头每转进给量。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J型棱边修正麻花钻头,其中,所述J型棱边的宽度为0.1~0.2mm。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J型棱边修正麻花钻头,其中,所述J型棱边底部位置形成有偏角。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J型棱边修正麻花钻头,其中,所述偏角的角度为10~15°。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设计J型棱边,刀尖附近的钻头棱边变窄,减少入钻时的钻头阻力,并使得钻头具备一定的径向切削能力,保证了工件表面不垂直于钻孔方向时的钻孔精度,对于铸造铝合金尤为重要。也非常适合具有预铸孔的场合,当钻头自身制造精度,如同轴度和对称度高,并且强度足够时,通过棱边的切削能力足以保证钻削精度。满足高位置度加工要求和后续采用金刚石铰刀时对铰削余量精密控制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的构造示意图;
图2:刀体头部的构造示意图;
图3:J型棱边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J型棱边修正麻花钻头,包括刀体1和柄部2,刀体1和柄部2是以同一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同轴圆柱体,柄部2是圆精度较高的一段圆柱体,使用时通过刀柄夹持柄部2以传递机床动力使刀具旋转而具备切削能力。在刀体1上磨出有螺旋状的排屑槽3,在刀体头部的端面位置磨有两处后刀面4,后刀面4与排屑槽3的交线形成主切削刃5,两处后刀面4的交线形成横刃6,在刀体1靠近排屑槽3的位置通过清边工艺将刀体上磨去多余的部分,只保留一条螺旋状的圆柱面,形成棱边7。
如图2所示,在主切削刃5与横刃6之间磨有内刃10,用来进一步修正横刃,以改善钻头的定心能力。并且,可通过调整内刃10、横刃6与主切削刃5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改善切屑形态利于断屑。主切削刃5与棱边7的交点即为刀尖8,在刀尖8附近对棱边7进行二次清边形成J型棱边9。
如图3所示,J型棱边的长度L是3~5倍的钻头每转进给量。J型棱边的宽度W为0.1~0.2mm。二次清边时,J型棱边底部位置形成偏角a,偏角a角度为10~15°,利于提高孔壁质量。
综上所述,设计J型棱边,刀尖附近的钻头棱边磨窄,减少入钻时的钻头阻力,并使得钻头具备一定的径向切削能力,保证了工件表面不垂直于钻孔方向时的钻孔精度,对于铸造铝合金尤为重要。也非常适合具有预铸孔的场合,当钻头自身制造精度,如同轴度和对称度高,并且强度足够时,通过棱边的切削能力足以保证钻削精度。满足高位置度加工要求和后续采用金刚石铰刀时对铰削余量精密控制的要求。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7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粗加工可转位立铣刀
- 下一篇:一种用于连续生产不锈钢法兰的自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