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流量保护方法和系统、以及网关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07251.3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4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1 | 分类号: | H04L12/801;H04L12/46;H04L12/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许蓓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流量 保护 方法 系统 以及 网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流量保护方法和系统、以及网关,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网关监测应用的流量;网关判断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标识信息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标识信息是否一致;若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标识信息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标识信息一致,则所述应用为定向应用,网关将该定向应用的流量通过VPN通道发送给VPN服务器。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由网关集中负责其覆盖范围内各终端VPN通道的建立和应用流量传输,无需在每个终端上安装VPN客户端并分别配置,简化了VPN的实现和配置工作,提升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将定向应用与其他应用的流量区分,仅将定向应用的流量通过VPN通道进行传输,不会影响其他非定向应用的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流量保护方法和系统、以及网关。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海淘和在线游戏等定向应用的用户数越来越大,用户对这些定向应用的流量会有安全保护需求和时延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目前主要是采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的方式对应用流量进行保护。如图1所示,家庭网络中的不同终端(例如个人电脑PC、手机等)都需要分别安装VPN客户端,并需要在各自的VPN客户端内进行相应的参数配置。
现有的应用流量保护方案,一方面,不同终端需要分别安装VPN客户端并进行VPN客户端的参数配置,安装和配置工作繁琐复杂;另一方面,在启用VPN功能后,所有应用的流量都通过VPN通道进行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到其他业务的使用,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VPN通道应用流量保护方案存在的安装和配置工作繁琐复杂、以及会影响非定向应用的正常使用等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流量保护方法,包括:网关监测应用的流量;网关判断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标识信息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标识信息是否一致;若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标识信息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标识信息一致,则所述应用为定向应用,网关将该定向应用的流量通过VPN通道发送给VPN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IP地址或域名;所述网关判断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标识信息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标识信息是否一致包括:网关判断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IP地址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IP地址是否一致;或者网关判断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域名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域名是否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网关接收云服务器下发的定向应用的标识信息并保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关将该定向应用的流量通过VPN通道发送给VPN服务器包括:网关向云服务器申请VPN账号,并通过申请到的VPN账号与VPN服务器之间建立VPN通道;网关将该定向应用的流量通过建立的VPN通道发送给VPN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在预设一段时间内网关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标识信息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标识信息没有一致的情况,则关闭VPN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网关,包括:流量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应用的流量;流量保护模块,用于判断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标识信息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标识信息是否一致,并在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标识信息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标识信息一致时判定所述应用为定向应用;流量发送模块,用于将定向应用的流量通过VPN通道发送给VPN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IP地址或域名;所述流量保护模块,具体用于:判断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IP地址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IP地址是否一致;或者判断监测到的应用的流量的域名与所保存的定向应用的域名是否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量保护模块,还用于接收云服务器下发的定向应用的标识信息并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72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下一篇:智能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