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边模反拉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8348.6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8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12 | 分类号: | B21D19/1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栾志超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边模反拉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边模反拉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已经从实用性、可靠性提高到对舒适性、美观性、安全性、实用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对汽车车身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特别是外覆的门盖类零件的表面质量。外覆的门盖类零件表面质量的优劣对整车外观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汽车车门内外板零件,为保证外观质量,车门的门外板和门内板不能用点焊等方法焊接起来,而是在他们分别成形、切边之后,采用包边工艺,即门外板翻边将门内板包住,或者门外板自包边等,这就需要采用包边模来完成。包边模是在成形工艺中,包边工序使用的一种模具,就是利用包边模,把一个工件边沿向内折叠,使之包含并夹持柱另一个工件,从而连接两个或是更多的工件形成包含状态的一个整体零部件。
车门、车仓盖需要时行包边操作,这种包边操作一般都采用包边机进行,包边机的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先通过侧向力的机构对已经弯折成90°的边缘进行预包,使其成为45°左右的折弯,然后通过纵向力的机构对其进行完全折弯,使边缘折弯处与主体贴紧。外门板和内门板上有较大的上翘角度。在普通包边模中,上模刀块(或者上模镶块)受力永远是向下的,直接用上模镶块压死,反应到制件上的分力就会很少,不仅受力方向不好,包边效果不好,而且会把制件搓出痕迹,使得外板件会有碎屑掉落,影响合边产品的美观。另外,现有技术中弹簧销方向与铰链轴不在一条直线上,弹簧容易受力压弯,弹簧销也随之压弯,并在螺纹处最薄弱区域断裂,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边模反拉机构,在将上模镶块压死时,不仅受力方向好,而且不会把制件合边处搓坏,保证了工件的精确度和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边模反拉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组件、转动副元件、弹簧组件、包边元件,所述转动副元件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组件上,并可沿所述固定座组件滑动,另一端与所述包边元件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组件固定在所述转动副元件上,所述弹簧组件与上底座连接,所述上底座设置在所述转动副元件上方,所述转动副元件端部与所述包边元件固定连接,所述包边元件的触料点朝向斜下方、并朝向所述固定座组件方向。
所述固定座组件包括驱动座和位于驱动座上方的驱动导板。
所述转动副元件包括铰链架,所述铰链架上靠近所述驱动导板的一端穿过驱动轴,所述铰链架中部穿过主轴,所述铰链架设置在驱动导板上并可沿所述驱动导板滑动。
所述主轴两端设有主轴铜套,所述铜套上套有主轴垫片。
所述驱动轴外侧设有与其连接的驱动轮。
所述包边元件包括上模镶块、挡块,所述上模镶块设置在所述铰链架端部,且所述上模镶块与所述挡块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铰链架上。
所述铰链架与所述上模镶块形成的形状为弯钩形。
所述弹簧组件包括顶块、与所述顶块固定连接的弹簧,所述顶块与所述弹簧之间设有弹簧垫片,所述弹簧中间设有弹簧销,所述弹簧销一端穿过所述弹簧与所述顶块连接,另一端穿过铰链支架二。
所述铰链支架二通过铰链轴和与所述铰链轴配合的锁板与铰链支架一连接,所述铰链支架一与所述上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上底座与所述转动副元件之间设有调整构件,所述调整构件为回退时的限位部件或者调整垫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顶块与铰链轴可自由旋转,弹簧压力完全传给铰链轴,弹簧销不受折弯力,保护弹簧由于长时间弯曲造成弹簧销断裂,提高了机构的寿命,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保障,节约了成本;包边元件的触料点朝向斜下方、并朝向所述驱动座方向,与上模镶块形成类似弯钩状的形状,与弹簧组件共同形成了反拉机构,与现有技术的包边压合方向不同,本发明的机构在将上模镶块压死时,不仅受力方向好,而且不会把制件合边处搓坏,保证了工件的精确度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转动副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弹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包边元件与转动副元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受力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83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