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叶金花苷U在制备抗乙酰胆碱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8793.2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2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曾宪彪;张颖;姜平川;韦宝伟;韦桂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P39/02;A61P9/14;A61P1/00;A61P1/16;A61P13/0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杨立华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花 制备 乙酰胆碱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乙酰胆碱药物技术领域,涉及玉叶金花苷U(英文名:mussaendoside U),尤其是玉叶金花苷U在制备抗乙酰胆碱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人M胆碱能神经通过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传递神经冲动,任何影响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因素都会促进或阻滞M胆碱能神经冲动传递,使效应器官功能失调而出现病态。选择拟或抗乙酰胆碱药调节M胆碱能神经冲动传递,可使病态效应器官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复正常。有机磷神经毒剂中毒、急性微循环障碍、胃肠绞痛、胆道或尿道痉挛疼痛等病症,都是由于过量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M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致效应器官响应过度所形成的病症。治疗这类病症,可选用阿托品等抗乙酰胆碱药,竟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或者选用解磷定等胆碱脂酶重活化剂,促进神经突触间的乙酰胆碱灭活,从而抑制M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
玉叶金花苷U是从野生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Ait.f.)的根和茎提取的环阿屯烷型三帖皂苷。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关玉叶金花苷U有抗乙酰胆碱作用的文献报导,更未见有关玉叶金花苷U制剂作为抗乙酰胆碱药在国内或国外药品管理机构登记注册,也未见有关玉叶金花苷U制剂在治疗有机磷神经毒剂中毒、急性微循环障碍、胃肠绞痛、胆道或尿道痉挛疼痛方面的医药用途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玉叶金花苷U在制备抗乙酰胆碱药物中的应用,具体是使用玉叶金花苷U制备抗乙酰胆碱药物制剂,用于有机磷神经毒剂中毒、急性微循环障碍、胃肠绞痛、胆道或尿道痉挛疼痛临床病人的治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玉叶金花苷U或其药用盐在制备抗乙酰胆碱药物中的应用,玉叶金花苷U的化学结构式为:
上述应用所得抗乙酰胆碱药物用于有机磷神经毒剂中毒、急性微循环障碍、胃肠绞痛、胆道或尿道痉挛疼痛临床病人的治疗。
上述应用是将含有抗M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治疗剂量的玉叶金花苷U与药物赋形剂制成抗乙酰胆碱制剂。
抗乙酰胆碱制剂包括口服剂、注射剂、腔道给药剂。
抗乙酰胆碱制剂给临床病人用药后,血药浓度瞬间或恒定与1次静脉注射0.5~13mg.kg-1玉叶金花苷U所形成的血药浓度相当。
发明人通过研究玉叶金花苷U对溴化乙酰胆碱致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收缩力的影响,结果见50μg.mL-1及以上终末浓度能使溴化乙酰胆碱致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收缩的量效反应曲线右移。证明玉叶金花苷U对溴化乙酰胆碱有拮抗作用,为抗乙酰胆碱药。
发明人通过研究玉叶金花苷U对毛果芸香碱致M胆碱能神经兴奋模型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百分量、瞳孔直径、唾液腺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见尾静脉注射5mg.kg-1及以上剂量,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百分量、扩大瞳孔、减少唾液腺分泌量。证明玉叶金花苷U对毛果芸香碱有拮抗作用,为抗乙酰胆碱药。小鼠在体试验抗乙酰胆碱有效剂量5mg.kg-1。
发明人通过玉叶金花苷U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见小鼠尾静脉注射玉叶金花苷U,半数致死剂量为286mg.kg-1,半数致死剂量的99%平均可信限为286±76mg.kg-1。
发明人按照人和小鼠间按体表面积比值换算,以玉叶金花苷U小鼠尾静脉注射半数致死剂量(286mg.kg-1)和小鼠在体试验抗乙酰胆碱有效剂量(5mg.kg-1)换算得人静脉注射半数致死剂量和抗乙酰胆碱有效剂量分别为26和0.5mg.kg-1。以人静脉注射半数致死剂量的半值为最高剂量限,计算得玉叶金花苷U用于抗乙酰胆碱,人静脉注射的起效剂量和最大可用剂量分别为0.5、13mg.kg-1。
根据上述离体、在体动物试验结果,得出玉叶金花苷U可用于有机磷神经毒剂中毒、急性微循环障碍、胃肠绞痛、胆道或尿道痉挛疼痛临床病人的治疗,临床病人静脉注射的适当剂量为0.5~13mg.kg-1。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87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