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及其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09385.9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5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佼;曹良成;曹洪忠;段宣明;刘基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82B1/00 | 分类号: | B82B1/00;B82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连通 多孔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壳微球和间隙填充颗粒,所述核壳微球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分布,所述间隙填充颗粒填充在各核壳微球的接触缝隙中,所述核壳微球直径为100纳米到500微米,所述间隙填充微粒的粒径范围为5纳米到199微米,所述间隙填充微粒的粒径是核壳微球直径的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微球包括内核和包覆在内核外的外壳,所述内核材质为金属硫化物、金属硒化物或金属氧化物,所述外壳材质为二氧化硅、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内核直径不小于3纳米,并且与核壳微球体积比为3%-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微球以体心立方、面心立方或密堆六方结构在三维空间内分布,其球形度大于90%,所述多孔微纳结构在宏观三维空间中各向尺寸均大于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填充颗粒材质为硫化镉、硫化亚铜、硫化铜、硫化锌、硫化铅、硫化银、硫化亚铁、硫化铁、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氧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铈、钛酸钡、硒化镉或硒化铅。
5.增材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核壳微球和间隙填充颗粒;
2)、配制核壳微球溶体及间隙填充颗粒溶体;
3)、向增材制造设备中注入核壳微球溶体,所述核壳微球经自组装、液体蒸发后形成周期性排列的核壳微球层;
4)、向增材制造设备注入间隙填充颗粒溶体,所述间隙填充颗粒填入核壳微球层的间隙内形成微纳结构薄层;
5)、重复步骤3)和4)得到所述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制造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步骤5)所得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进行干燥烧结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制造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后还包括去除核壳微球或者去除核壳微球外壳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增材制造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采用斯多布法(音译)或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微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增材制造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配制核壳微球液和间隙填充颗粒液所用溶剂为去离子水或乙醇,其中核壳微球的质量浓度为5%到50%,间隙填充颗粒液的质量浓度为10%到9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三维内连通多孔微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步骤3)核壳微球溶体的注入量,使得单次所得核壳微球层的厚度为100nm-2μm,控制步骤4)间隙填充颗粒溶体的注入量,使得单次所得微纳结构薄层厚度不超过单次所得核壳微球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93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废气生产电石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材顶升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