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带下固定点布置方法和校核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0370.4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2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寇文亮;王钧林;丁教霞;张敏;张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18 | 分类号: | B60R2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黄志兴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带下 固定 布置 方法 校核 | ||
1.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布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S1、确定H点的运动区域中的极限位置;
S2、在每个极限位置做出满足预定要求的允许区域(P3);
S3、在所有极限位置对应的允许区域(P3)的交集区域(P5)中布置安全带下固定点(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H点的所述极限位置包括前上极限位置(A)、前下极限位置(B)、后下极限位置(C)和后上极限位置(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要求为使得安全带固定点(P)和H点的连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为预定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非带扣侧,所述预定角度为30-80°,在步骤S2中,所述允许区域(P3)为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80°的第一区域(P1)的与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30°的第二区域(P2)不相交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带扣侧,所述预定角度为45-80°,在步骤S2中,所述允许区域(P3)为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80°的第三区域的与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45°的第四区域不相交的区域。
6.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校核方法,该方法包括:
S1’、确定H点的运动区域中的极限位置;
S2’、在每个极限位置做出满足预定要求的允许区域(P3);
S3’、在所有极限位置对应的允许区域(P3)的交集区域(P5);
S4’、比对安全带下固定点的位置和所述交集区域(P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H点的所述极限位置包括前上极限位置(A)、前下极限位置(B)、后下极限位置(C)和后上极限位置(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要求为使得安全带固定点(P)和H点的连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为预定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非带扣侧,所述预定角度为30-80°,在步骤S2’中,所述允许区域(P3)为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80°的第一区域(P1)的与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30°的第二区域(P2)不相交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带扣侧,所述预定角度为45-80°,在步骤S2’中,所述允许区域(P3)为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80°的第三区域的与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45°的第四区域不相交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03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控制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 下一篇:装配与封装汽车安全气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