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窗通风后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0585.6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5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印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印凯 |
主分类号: | B60H3/00 | 分类号: | B60H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窗 通风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净化车内气体的天窗通风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车内空气污染指汽车内部由于不通风、车体装修等原因造成的空气质量差的情况。车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车体本身、装饰用材等,其中甲醛、二甲苯、苯等有毒物质污染后果最为严重。我国家庭汽车的市场需求使很多汽车下了生产线就直接进入市场,各种配件和材料的有害气体和气味没有释放期,安装在车内的塑料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如果不按照严格环保要求,会直接造成车内的空气污染。所以,控制车内污染应该从生产厂家入手,对进入车内的每一种材料都进行严格的气味控制。若车用空调蒸发器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就会在其内部附着大量污垢,所产生的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差甚至缺氧。同时,由于汽车空间窄小,新车密封性比较好,空气流通不畅,车内空气量本来就不多,再加上车内乘客间的交叉污染严重,汽车内有害气体超标比房屋室内有害气体超标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更大。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5%时,人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感。在处理上述车内污染物时,经常会通过打开天窗、车窗或开启车内空调等手段,但是这些手段都要引入大气环境中的空气,在某些特殊地段,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也比较多,如何防止车内二次污染是非常关键的。
经过现有文献检索,发现专利申请号为20042000969.8,名称为车内净化杀菌器的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在车内的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去除车内污染物;但是它不能防止外来气体对车内的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天窗通风后处理装置,可以去除大气对车内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车体、前车轮、后车轮、天窗、固定腔、正极板、第一透孔、阴极板、第二透孔,前车轮、后车轮分别布置在车体的前后端,天窗布置在车体的顶端,固定腔布置车内并位于天窗的下端,正极板、阴极板均布置在固定腔内,第一透孔、第二透孔分别布置在正极板、阴极板上,固定腔为绝缘体。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正极板、阴极板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透孔、第二透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透孔、第二透孔在正极板、阴极板上呈矩阵式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正负电极之间的静电可以有效去除从天窗进入车内气体中的尘埃和细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车体,2、前车轮,3、后车轮,4、天窗,5、固定腔,6、正极板,7、第一透孔,8、阴极板,9、第二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车体1、前车轮2、后车轮3、天窗4、固定腔5、正极板6、第一透孔7、阴极板8、第二透孔9,前车轮2、后车轮3分别布置在车体1的前后端,天窗4布置在车体1的顶端,固定腔5布置车内并位于天窗4的下端,正极板6、阴极板8均布置在固定腔5内,第一透孔7、第二透孔9分别布置在正极板6、阴极板8上,固定腔5为绝缘体,正极板6、阴极板8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透孔7、第二透孔9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透孔7、第二透孔9在正极板6、阴极板8上呈矩阵式布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当车内空气浑浊时,就可以打开天窗4进行换气;此时气体流经正负电极板,正负电极板之间的静电就可以把这些气体中的尘埃和细菌去除,从而使车内环境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印凯,未经印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0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板式车窗系统
- 下一篇:汽车室内气袋隔热式防高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