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吹塑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2169.X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9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单桂芳;周霆;罗明华;辛敏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4 | 分类号: | C08L51/04;C08L25/12;C08L83/04;C08K3/36;C08J3/22;B29C47/9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11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吹塑用热 塑性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吹塑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BS树脂由于强度高、韧性好,且容易加工成型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建材、汽车内外饰等领域。对于注塑成型用ABS树脂,要求树脂具有流动性好、热稳定性高的特点;对于吹塑成型用ABS树脂,则要求树脂的熔体强度要高、脱模性要好、热稳定性要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吹塑用ABS树脂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大型零部件,如扰流器、座背、保险杠等制品。对于这类大型制品,要求产品的尺寸稳定性要好,表面性能优异,表面麻点、凹坑等缺陷少,从而减少后续的打磨时间。
目前,提高吹塑成型用ABS树脂的熔体强度主要有两种方法:(1)提高ABS树脂中的橡胶含量,但是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的尺寸稳定性较差;(2)添加超高分子量的第三组分。专利CN101250314公开了通过添加超高分子量丙烯酸类共聚物提高ABS树脂熔体强度的方法。但是,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分子量与ABS树脂的SAN基体之间的分子量差异太大,容易引起塑化不均问题,从而导致吹塑制品表面的麻点、凹坑等缺陷。
通过添加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母粒来改善树脂组合物脱模性的文献报道较多,聚硅氧烷的添加量集中在重量百分含量1%以下,且基本为无载体或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这种体系由于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母粒的添加量少,基本不能改善树脂的熔体强度;而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对改善制品的尺寸稳定性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表面性能优异,且尺寸稳定性高的吹塑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吹塑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a)接枝ABS聚合物 20~50重量份
(b)SAN共聚物 45~70重量份
(c)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母粒 2~10重量份
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母粒的重均分子量50~150×104g/mol,分子量分布1.5~2.5。
所述的接枝ABS聚合物中丁二烯橡胶的平均粒径为150~350nm,丁二烯橡胶含量为40~70wt%,接枝SAN的丙烯腈含量为15~35wt%,苯乙烯含量为15~40wt%。所述的接枝ABS聚合物为市售产品。
所述的丁二烯橡胶的平均粒径为200~300nm,丁二烯橡胶的重量百分含量为45~55wt%。
所述的SAN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100×104g/mol,丙烯腈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35wt%。
所述的SAN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20~40×104g/mol,丙烯腈的重量百分含量优选20~28wt%。
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母粒为以无机矿粉为载体负载聚硅氧烷制得的母粒,其中聚硅氧烷占母粒总重量的50~80%;载体优选纳米级无机矿物,无机矿物优选二氧化硅。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母粒为市售产品。
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母粒的重均分子量优选60~80×104g/mol,分子量分布优选1.6~2.0,母粒中聚硅氧烷的重量百分含量优选60~80%。
根据需要,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添加常规的填料或加工助剂。优选地,所述ABS树脂组合物还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0.1~1重量份的滑石、0.1~1重量份的聚烯烃类蜡、0.1~1重量份的抗氧剂。
一种吹塑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接枝ABS聚合物20~50重量份、SAN共聚物45~70重量份、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母粒2~10重量份,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得混合物;
(2)将所得混合物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进入,经过熔融挤出、冷却、干燥、切粒,即得产品。
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机筒设置至少两处真空抽排装置,挤出机机筒进料段温度为180~210℃、塑化段温度为210~230℃、均化段温度为200~220℃,螺杆转速为200~500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21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型塔吊支撑座
- 下一篇:一种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废丝回收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