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通用供电路面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2475.3 | 申请日: | 2014-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7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晓军 |
主分类号: | B60M1/00 | 分类号: | B60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通用 供电 路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路面,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动车通用供电路面。
技术背景
目前电动车产业发展迅速,将成为大众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专利号ZL201410044568.3中所述技术方案,是一种在绝缘路基上间隔设置正负导电板的供电路面,这种供电路面可以为两轮、三轮和四轮电动车提供电力,由于供电路面是在绝缘路基上前后设置的导电板,因此对应在两轮、三轮和四轮电动车上的取电装置都是前后设置,它对三轮和四轮电动车的通行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将三轮和四轮电动车的取电装置并排设置在车辆底盘的后方,以增加三轮和四轮电动车的通过性,但同时需要将相对应的供电路面进行重新设计,以同时满足上述两轮、三轮和四轮电动车取电装置的共同要求,使供电路面技术方案更加实用完善,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通用供电路面,可以解决上述供电路面在实际使用中取电装置对电动车通过性的影响,它在一种供电路面上同时为不同电动车提供电力,并能保证不同电动车的良好通过性,同时这种供电路面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实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通用供电路面,它包括在供电路面的绝缘路基上间隔设有相互绝缘的导电板,前后相邻导电板的电压极性相反,其特征在于在供电路面上设有二条绝缘路基,在二条绝缘路基上间隔设置的每个导电板的长度相同,前后相邻导电板的绝缘间隔相同,在二条绝缘路基上左右并排相邻设置的导电板的位置尺寸相同,并且左右并排相邻导电板的电压极性相反。
所述二条绝缘路基上的导电板的电压循环排列顺序分别是(+V、0、+V、0、+V)和(0、+V、0、+V、0)。
所述二条绝缘路基的铺设总宽度小于三轮和四轮电动车的后轮间距,二条绝缘路基的铺设间距大于三轮电动车的前轮宽度。
所述二轮电动车的前后取电装置可以从通用供电路面的任何一条绝缘路基上的导电板进行取电,其取电组合是(+V、0)和(0、+V)。
所述三轮电动车的左右取电装置可以从通用供电路面的左右二条绝缘路基上的导电板进行取电,其取电组合是(+V、0)和(0、+V),
所述四轮电动车的左右取电装置可以从通用供电路面的左右二条绝缘路基上的导电板进行取电,其取电组合是(+V、0)和(0、+V)。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供电路面采用安全低压供电,二条绝缘路基上分别间隔设有相互绝缘的导电板,二轮电动车从任一条供电路面的前后导电板上取电,二轮电动车上前后取电装置从供电路面的一条绝缘路基的前后二个相邻导电板上取电,取电后经极性转换电路提供给二轮电动车的驱动电机一个直流电压;三轮和四轮电动车上的左右取电装置从供电路面的二条绝缘路基的左右相邻导电板上进行取电,取电后经极性转换电路,提供给三轮和四轮电动车的驱动电机一个直流电压。
该发明的优点是在一种供电路面上用同一种供电电压,同时为二轮、三轮和四轮电动车提供电力,供电路面占地面积少,供电电压为安全电压,不仅经济性和实用性好,并且具有成本低,易于实施的特点,有利于电动车和供电路面的普及与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通用供电路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二轮电动车在通用供电路面的行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三轮电动车在通用供电路面的行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四轮电动车在通用供电路面的行驶示意图
图中:1、导电板 2、绝缘路基 3、二轮电动车 4、取电头 5、取电轮6、路面 7、后轮 8、三轮电动车 9、四轮电动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中供电路面设有二条绝缘路基,每条绝缘路基上分别间隔设有尺寸相同的正负导电板,二条绝缘路基上分别设有(+V、0、+V、0、+V)和(0、+V、0、+V、0)供电电压的导电板,二条绝缘路基宽度相同,每条绝缘路基上的导电板长度和宽度尺寸相同,左右相邻导电板的位置尺寸相同,二轮电动车上的前后取电装置从前后导电板上取电后经极性转换电路输出给驱动电机一个直流电压;三轮和四轮电动车上的左右取电装置从左右导电板上取电后经极性转换电路输出给驱动电机一个直流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晓军,未经梁晓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24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