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吸波涂层反射率自校准测试探头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2618.0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7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魏平;邓乐武;孟莹;吴杰;李华军;张雷;邓素芬;陈敬;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2/00 | 分类号: | G01N22/00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梁义东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涂层 反射率 校准 测试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波的测量领域,具体涉及吸波涂层反射率测试技术。
背景技术
除外形隐身技术外,材料隐身是当前实现飞机隐身、减小雷达散射截面 (RCS)的一种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曾经有专家评估说材料隐身技术可 以占飞机整体隐身技术作用的30%,由此可见材料隐身技术的重要性。材料隐 身技术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雷达吸波涂层应用,雷达吸波涂层在需要频段 内吸波性能的好坏是其中的关键,吸波性能的好坏的判定指标就是对涂层材料 反射率的测试,因此对雷达吸波涂层反射率准确的测量和判定评估是飞机实现 隐身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保证。
目前,按照国家军用标准对雷达吸波涂层反射率测试的要求,可以在室内 应用例如RCS法、弓形法等几种典型的方法对雷达吸波涂层材料平板进行性能 测试。但是国军标中的方法都只适用于实验室内材料样品,不能应用于现场装 机后的材料反射率性能测量。吸波涂层均有一定寿命,而且会受到日常使用中 的各种腐蚀和磕碰等影响,其性能经常变化,因此利用现场测试手段测量其在 线反射率非常必要。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吸波涂层的涂敷工艺,特别是涂敷 厚度是否均匀,对吸波性能影响很大,需要对已经涂敷在装备表面的涂层进行 测量以确保其性能可靠。
目前条件下,在试验室条件进行的吸波涂层反射率测量对于研发阶段和装 机前的材料性能检查是够用的,但是要想在生产过程中和日常使用中对涂层进 行测量,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的试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对比测试方法制作一种便 携式吸波涂层反射率自校准测试仪探头,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测量。
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吸波涂 层反射率自校准测试探头,它包括盒盖、盒体、电路板和喇叭。所述盒体由底 板和四个侧板组成,任一所述侧板上设有若干端口,盒体的上端开口。所述盒 盖盖于盒体开口之上,与盒体形成密封空腔,所述电路板置于密封空腔内,电 路板上集成有射频电路;所述射频电路和盒体的侧板上的端口电连接。所述喇 叭采用波导结构,连接于盒体的底板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射频电路和盒体一体化封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它还包括与自校准测试探头配合的校准配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校准配件是三种已知阻抗值的负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负载为开路负载,短路负载和完全匹配负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便携式吸波涂层反射率自 校准测试仪探头在现场使用时无须校准。由于使用了射频集成电路,以及射频 电路和探头一体化封装的结构形式,使得微波系统电路的温度的一致性,长期 使用的一致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所以,采用出厂前一次性校准和定期校准检 查的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日常使用中的校准问题,为现场进行的快速测量带 来很大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拼装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校准误差模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校准前探头校准界面图;
图5是本发明校准完成后探头校准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吸波涂层反射率自校准测试探头,它包括盒 盖1、盒体2、电路板3和喇叭4。盒体2由底板和四个侧板组成,任一所述侧 板上设有若干端口,盒体2的上端开口。盒盖1盖于盒体2开口之上,与盒体2 形成密封空腔,电路板3置于密封空腔内,电路板3上集成有射频电路;射频 电路和盒体2的侧板上的端口电连接,可优选为射频电路和盒体2一体化封装。 喇叭4采用波导结构,连接于盒体2的底板上。
便携式吸波涂层反射率自校准测试仪探头在现场使用时无须校准。由于使 用了射频集成电路,以及射频电路和探头一体化封装的结构形式,使得微波系 统电路的温度的一致性,长期使用的一致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所以,采用出 厂前一次性校准和定期校准检查的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日常使用中的校准问 题,为现场进行的快速测量带来很大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2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容器射线探伤工艺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