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固定超声波径向换能器连接线的固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3088.1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7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江;杨乐;陈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22 | 分类号: | G01N29/2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超声波 径向 换能器 连接线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线固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利用预埋声测管法检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缺陷、裂缝等的可固定超声波径向换能器连接线的固线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质量超声检测技术是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利用超声波检测混凝土强度、超声波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和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等。当对建筑基桩或者较大截面尺寸构件进行超声检测时,例如水工大坝等,需要通过预埋声测管检测内部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从而得知内部混凝土的各类缺陷;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波检测仪器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只需一台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和一对适用频率的径向换能器就可以对此类构件进行超声检测。
众所周知,实际工程中的超声检测过程中往往需要2-3人才能完成,其中1人操作超声波检测仪,1-2人手持径向换能器(径向换能器有2个);由于整个超声检测过程中竖向测点较多,所以手持径向换能器的检测人员经常会比较疲劳,造成径向换能器所处竖向位置存在较大偏差;另外,超声检测需要较为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这就要求仪器操作者平时多练习;但如果每次练习都需要2-3人,必将造成较大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为他人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只需仪器操作者个人就可以完成整个超声检测项目的可固定超声波径向换能器连接线的固线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固定超声波径向换能器连接线的固线装置,包括有声测管,在所述的声测管的外周固定设置有由两个半圆环对接构成的外圈固定环,所述的外圈固定环的外周相对称的设置有两个能够向外圈固定环外侧旋转的第一钢臂和第二钢臂,所述的第一钢臂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线夹板,所述第二钢臂上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线夹板相对称的设置有第二连接线夹板,所述的第一连接线夹板和第二连接线夹板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位于声测管内的径向换能器的换能器连接线设置于第一连接线夹板和第二连接线夹板的相连接面之间。
所述的构成外圈固定环的两个半圆环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相互对接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上开有连接孔,所述的两个半圆环是通过贯穿所述连接孔的外圈固定环外六角螺丝以及与所述的外圈固定环外六角螺丝螺纹连接的外圈固定环手拧螺母而固定连接构成外圈固定环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声测管的外周。
所述的第一钢臂和第二钢臂结构相同,均为倒L型结构,所述倒L型结构的垂直部分的底端通过穿孔固定螺丝铰接在所述外圈固定环的外周壁上,所述倒L型结构的水平部分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线夹板或第二连接线夹板的远离换能器连接线的那一侧面。
所述的第一连接线夹板和第二连接线夹板的两端相互对称的开有贯通孔,所述的第一连接线夹板和第二连接线夹板是通过贯穿所述贯通孔的夹板外六角螺丝和与所述的夹板外六角螺丝螺纹连接的夹板手拧螺母而固定连接且夹住所述的换能器连接线。
本发明的一种可固定超声波径向换能器连接线的固线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减少了检测误差,又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只需仪器操作者个人就可以完成整个超声检测项目。具有如下特点:
1、使用该固定装置能够有效避免超声检测者因长时间手持径向换能器连接线而造成身体疲劳现象;
2、使用该固定装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径向换能器所处竖向位置的偏差;
3、使用该装置能够最大程度减低超声检测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示图。
1:声测管 2:径向换能器
3:换能器连接线 4a:第一连接线夹板
4b:第二连接线夹板 5:钢垫片
6:夹板手拧螺母 7:夹板外六角螺丝
8a:第一钢臂 8b:第二钢臂
9:穿孔固定螺丝 10:外圈固定环
11:固定环用钢垫片 12:外圈固定环手拧螺母
13:外圈固定环外六角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可固定超声波径向换能器连接线的固线装置做出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30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