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冷管道机构和设置有该水冷管道机构的长晶炉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3212.4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李占贤;张洪涛;杨晓飞;姜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晶升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35/00 | 分类号: | C30B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昊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管道 机构 设置 长晶炉封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冷管道结构和设置有该水冷管道结构的长晶炉封板。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物体散热的方式包括三种,分别为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这三种热的传递方式都是通过物体表面进行传热,因此导致物体在散热的过程中整体温度不均衡,基本呈现中间温度高,表面温度低的情况。而传统上的主动散热还是被动散热方法都没有考虑到该种物体本身散热特性导致的温度不均衡。在一般的情形下,该种散热方法仅仅是降低散热效率。可是在一些对温度场特性要求较高的散热系统运用场合,比如长晶炉的散热系统当中,这种由物体本身散热特性导致的温度场不均匀的情况会对晶体生长中所需的温度场条件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物体散热过程中温度更均匀的水冷管道结构和设置有该水冷管道结构的长晶炉封板。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水冷管道结构,包括若干圈由外向内依次相邻套设的水冷通道和若干水流换向连接部,每个水冷通道均分别设置有水冷通道入口和水冷通道出口,其中相邻套设的两个水冷通道中内圈的水冷通道的水冷通道出口通过水流换向连接部连接至外圈的水冷通道的水冷通道入口。
一种方案为,还包括入水通道,所述入水通道连接至最内圈的水冷通道的水冷通道入口。
进一步地,水冷管道结构入水口为入水通道的入口。
另一种方案为,水冷管道结构入水口为最内圈的水冷通道的水冷通道入口。
对以上两种方案,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换向连接部为180°转向的水流换向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通道为环形。
进一步,上述水冷管道机构的具体应用,为设置有上述任一水冷管道结构的长晶炉封板。
本发明好包括一种长晶炉封板,包括封板、盖板、第一隔水板、第二隔水板、 若干个水道间隔环、若干水流换向部和若干水冷通道,所述若干个水道间隔环直径依次递减并且以封板中心为圆心同心设置,相邻的水冷间隔环之间形成所述水冷通道,所述的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平行设置以形成入水通道,所述入水通道沿着每个水道间隔环上均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隔水板与第二隔水板之间的距离,其中,从内向外第奇数圈的水道间隔环上的缺口一端连接至第二隔水板,缺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水板分离形成水流换向部;从内向外第偶数圈的水道间隔环上的缺口一端连接至第一隔水板,缺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水板分离形成水流换向部,所述盖板密封固定于所述的第一隔水板、第二隔水板与水冷间隔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隔水板与第二隔水板之间设置有封板进水口,所述最外圈水冷通道内设置有封板出水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针对水流随着穿过的换热通道距离越长,温度越高的特性,优先将温度较低的水流通入水冷管道机构的中心部分,从而强化物体温度较高的中心部分的散热能力。由于水流温度随着流动温度逐渐升高,通过设置多个水流换向连接部将水流反复环绕换向,增强水流的流动性,并且将温度差异较大的不同部分水流抵靠在一起,从而是的整体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并且,通过在多圈结构内反复设置水流换向连接部,由于在内圈范围内设置水流换向连接部的密度明显高于外圈部分,进一步强化了水冷管道机构在中心部分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不包含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包含盖板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运用该水冷管道结构设置于长晶炉封板的具体实施例。该水冷管道结构很显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与其它需要水冷散热的场合,并使得散热体整体温度更加均匀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举例的运用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晶升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晶升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32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