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筒过滤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3850.6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4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蔡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兵 |
主分类号: | B01D35/12 | 分类号: | B01D35/12;B01D29/64;B01D29/6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筒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筒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原油和催化剂发生反应过程中会产生高粘度、高硬度的杂质。需要用过滤设备将这些杂质滤除,才能保证后续使用不受影响。双筒过滤器,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可清洗或更换滤芯以保证主机正常连续工作,因此在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当过滤器内部的杂质积攒一定程度而又未及时清洗,就会影响过滤器的过滤效果,甚至会损毁过滤器。所以在设计过滤器时,如何有效的清除积攒的杂质便成为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目前国外在过滤装置中主要采用V型过滤滤芯,清除杂质时通过外接液反冲,使其压力高于过滤进口压力,从而清除颗粒杂质。第二种方法是采用不同液体和过滤滤芯表面杂质进行浸泡再用原液反冲清除颗粒杂质。上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用外接液反冲清除杂质时,在过滤器中会有外接液残留,污染滤液;二、用外接液冲洗,提高了生产成本;三 、将杂质浸泡后再用原液反冲,会花费较长时间,而且清洗后的原液无法继续使用;四、采用V型过滤滤芯,通常是液体从敞口进入从窄口出来,这样会使滤芯内表面沉积太多杂质,即使从出口反冲,也不能很好地清洗干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筒过滤器,能够方便快捷的清除沉积在过滤器上的杂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筒过滤器,包括两个相同的过滤筒和连接所述两个过滤筒的进油管路,出油管路和排污管路,在所述进油管路,出油管路和排污管路中间分别设有进油口,出油口和排污口,在所述进油口,出油口和排污口的左右两侧的管路上分别设有进口阀,出口阀和排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内还设有楔形V型过滤网,过滤筒顶部设有防摩擦除污器和气缸,所述防摩擦除污器通过所述气缸带动上下运动。
进一步,所述楔形V型过滤网由竖向排列成直筒状的V型过滤滤芯构成。
更进一步,所述V型过滤滤芯的敞口向外,窄口向内。
本发明优点是:该双筒过滤器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性能稳定,除污效率高。通过气缸带动防摩擦除污器紧贴过滤网上下运动,有效清除杂质;液体从内向外,即从V型过滤滤芯窄口进入,这种设计使杂质大部分沉积在窄口,通过防摩擦除污器即可清除;双筒设计,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即可清洗或更换滤芯以保证主机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过滤筒的侧面展开示意图;
图中1.过滤筒,2.气缸,3. 防摩擦除污器,4. 楔形V型过滤网,5.进油管路, 6.出油管路,7.排污管路,8.进油口,9.出油口,10.排污口,11.进口阀,12.出口阀,13.过滤液出口,14.排污阀,15.滤栅,16.环状固定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双筒过滤器,包括两个相同的过滤筒1和连接所述两个过滤筒1的进油管路5,出油管路6和排污管路7,在所述进油管路5,出油管路6和排污管路7中间分别设有进油口8,出油口9和排污口10,在所述进油口8,出油口9和排污口10的左右两侧的管路上分别设有进口阀11,出口阀12和排污阀14,所述过滤筒1内还设有由V型过滤滤芯竖向排列成直筒状构成的楔形V型过滤网4,过滤筒1顶部设有防摩擦除污器3和气缸2,当过滤网上沉积有高粘度杂质时,通过气缸2带动防摩擦除污器3紧贴过滤网上下运动,有效清除杂质。
所述V型过滤滤芯的敞口向外,窄口向内,液体从内向外,即从窄口进入,过滤除杂,这种设计使杂质大部分沉积在窄口,通过防摩擦除污器3即可清除,还可利用原设备出口压力用过滤液通过过滤液出口13同时进行反冲洗除下污油和杂质,排到污油罐或回原装置再利用,从V型过滤滤芯敞口向窄口反冲,窄口处压力更大,清洗更干净。
如图2所示,过滤筒侧壁通过环状固定筋16对滤栅15进行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兵,未经蔡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38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