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型桩板墙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4233.8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4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臣;李秀华;白明;曹鹏程;倪修泉;唐书恒;王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韩洋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桩板墙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H型桩板墙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H型桩板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不便占有土地的地段中,铁路在施工中无法采用放坡路基,从而使用桩板墙,这样不仅能够节省空间,还能够保证路基的稳定。桩板墙在整治边坡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桩的抗压能力取决于桩的刚度,在传统的施工中,加大桩施工难度很大,为铁路施工中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在近年来的铁路施工中,面对推滑力较大的边坡,一般都采用排架桩、门型刚架桩、H型桩板墙等新的结构形式来进行施工;
H型板桩墙的前后基桩截面小,并且结构是,由系梁对整体结构的刚度仅仅是依靠加大桩身的截面的手段来进行,虽然大截面的桩造昂贵,但是效果良好,抗弯的能力大大提高,在加之对锚固段岩土体的抗力要求较低,所以能够承受较大的坡体推力,并且H性桩板墙的受力状态也较为简单,截面受力小,能够节省钢筋的使用,从而节约建筑成本题;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H型板桩墙的施工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H型桩板墙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H型桩板墙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A、人工挖孔,进行锚固桩钢筋绑扎,锚固桩砼浇注;
B、中间土方开挖,预应力锚索施工;
C、钻孔桩施工,横撑施工,填筑碎石垫层,混凝土板施工;
步骤A中,锚固桩施工时部分位置采用明桩开挖,桩后采用分阶段、从上到下放坡挖台阶,并伴随喷锚,回填改良土,明桩开挖地段桩板墙取消步骤B中锚索施工;采用该明桩开挖的方法,节省了时间,加快效率,在施工桩板墙时,锚索是为保持桩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抵消作用,在明桩开挖施工中,锚喷墙起到同样作用,并且横撑的作用也是为了抵消桩后面的土压力;而且在大开挖施工时,对桩后土进行了扰动,锚索施工起不到作用,所以予以取消,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约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回填改良土时,同时铺设土工格栅,同时安装挡土板,该方案能够增加明桩开挖地段桩板墙的预应力抵消 ,使取消锚索施工步骤得以实现。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锚索施工时,采用差异补偿张拉法进行张拉。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碎石垫层为非冻胀性A、B组填料填筑,保证桩板墙在恶劣环境下不会变形,增大质量保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横撑中心处设一道伸缩缝,缝内用沥青麻筋填塞,增加横撑的缓冲空间,保证其在受到大的力时,能够保护性地释放。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锚索张拉锁定后,继续下挖,同时安装挡土板,开挖至路肩设计高程以下3.0M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碎石垫层填筑到距横撑的底面高程0.1处,铺垫0.1M厚垫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当横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以上以后,横撑之间填筑非冻胀性A、B组填料,与横撑顶面平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横撑上铺设3.5cm厚的泡沫橡胶板弹性材料,铺设完成后再进行混凝土板的施工,增加其缓冲性能,保证其桩板墙的使用安全与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平面施工图。
图2为本发明钻孔桩和和横撑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明桩开挖示意图。
图中标记:1-侧桩,2-横撑,3-钻孔桩,4-碎石垫层,5-混凝土板,6-喷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4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味品的新型混合器
- 下一篇:一种自动炒茶机的复合进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