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相双尺度结构铝锡基复合轴瓦带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4427.8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9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敏;曾美琴;鲁忠臣;高岩;欧阳柳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5/01 | 分类号: | B32B15/01;C23C24/06;B22F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树民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相 尺度 结构 铝锡基 复合 轴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相双尺度结构铝锡基合金粉末/纯铝/钢背复合轴瓦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带材包括由上层的多相双尺度结构Al-Sn基合金层、中间的过渡纯Al层和下层的低碳钢背层组成的三层结构;
所述的Al-Sn基合金层为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具有多相双尺度结构的Al-Sn-Si-Mg-Cu混合粉末,其组成由:纳米晶Al-Sn-Si合金粉末+微米粗晶Al-Sn合金粉末+纳米晶Cu、Mg、Si等微量组元共同构成;
所述Al-Sn-Si-Mg-Cu混合粉末成分的质量百分数为:0.5~3.5%的Si,0.15~1.0%的Mg,以及0.2~2.0%的Cu等强化合金元素,余量为Al;
所述的中间过渡纯Al层为采用热喷涂方法制备的50~200μm的纯Al层;
所述的低碳钢背层为具有较好韧性和较高承载能力的低碳合金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相双尺度结构铝锡基合金粉末/纯铝/钢背复合轴瓦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过渡纯Al层,或者采用纯Al箔与钢背的直接轧制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相双尺度结构铝锡基合金粉末/纯铝/钢背复合轴瓦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喷涂纯Al层制备方法的步骤为:
(1)、采用40~100#砂子对预处理的钢背表面进行喷砂;
(2)、静置12h后进行预氧化,直接进行喷涂纯Al层;
(3)、然后在300℃炉温下进行退火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相双尺度结构铝锡基合金粉末/纯铝/钢背复合轴瓦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纯Al箔与钢背的直接轧制复合的步骤为:
(1)、采用100#砂子对预处理的低碳钢背层表面进行打磨;
(2)、再与复合面已打磨的0.4mm厚的纯Al箔直接冷轧复合,变形量为40~50%;
(3)、然后在300℃炉温下进行退火处理。
5.一种多相双尺度结构铝锡基合金粉末/纯铝/钢背复合轴瓦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采用机械合金化+冷轧+烧结工艺,工艺包括多相双尺度合金粉的制备、钢背的表面处理、初次轧制复合、退火、二次复轧以及烧结等工艺,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出纳米结构的Al‐12%Sn‐X%Si合金粉末,然后与未经球磨的微米粗晶Al‐12%Sn粉末以及预处理的纳米晶结构的微量Mg、Cu、Si等元素混合,获得具有多相双尺度复合结构的Al‐12%Sn‐Si‐Mg‐Cu混合粉末;
步骤(2)、采用火焰喷涂方法在预处理过的低碳钢背表面上制备出厚度为50~200μm左右的纯Al层,然后对具有纯Al层的低碳钢板在300℃炉温下进行退火处理;
所述步骤(2)或采用纯Al箔与钢板轧制复合方法在预处理过的低碳钢背表面上制备出厚度为50~200μm左右的纯Al层,然后对具有纯Al层的低碳钢板在300℃炉温下进行退火处理;
步骤(3)、以热喷涂有纯Al层的钢板作为钢背,将所述的多相双尺度结构混合粉末均匀地平铺在钢背的纯Al表面,厚度约为1~2mm,以整体变形量的5~15%进行初次轧制,获得轴瓦带材生坯;
所述步骤(3)或以轧制有纯Al层的钢板作为钢背,将所述的多相双尺度结构混合粉末均匀地平铺在钢背的纯Al表面,厚度约为1~2mm,以整体变形量的5~15%进行初次轧制,获得轴瓦带材生坯;
步骤(4)、将所述的轴瓦带材生坯进行退火处理:将带材生坯放在真空炉内,抽真空到到0.08~0.008Pa,随后通入氩气,在100℃时保温1小时,再缓慢(2~5℃/min左右)加热到250~300℃并保温1小时,随炉冷却;
步骤(5)、将步骤(4)退火处理后的带材坯料进行二次冷复轧,整体变形量为5~10%左右;
步骤(6)、将步骤(5)轧制后的带材坯料进行真空烧结:将带材坯料放在真空炉内,抽真空到0.008~0.08Pa,随后通入氩气,再缓慢(2~5℃/min左右)分级加热,分别在200℃和400℃各保温1小时,最后加热到500~600℃并保温1小时,随炉冷却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44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蒙砂玻璃
- 下一篇:个性数码印花磁性复合板材和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