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的外接电池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6174.8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竑懿;施柏而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薛晓伟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外接 电池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尤指一种电子装置的外接电池电路。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装置通常装设了一个电池用来为这些电子装置供电,当用户有两个电池上,只能将一个电池安装在电子装置上,另一个电池只能被闲置。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即可供电也可充电的外接电池的电路。
一种电子装置的外接电池电路,包括一PWM控制器、一第一场效应管、一第二场效应管、一电感和一电容,所述PWM控制器包括一第一驱动端和一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端,漏极可连接一电池,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端,源极接地,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另一端连接一电容和一供电端,所述电容接地,所述PWM控制器在所述第一驱动端和所述第二驱动端交替输出脉冲信号而交替导通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电子装置的外接电池电路即可让电池供电,也可为电池充电,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子装置的外接电池电路的一框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外接电池电路的一流程图。
图3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外接电池电路的一信号时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电子装置10可用来外接一电池30,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10为一笔记本电脑;该电子装置10设有一接口101,该电池30通过一线缆31连接到该接口101而连接到该电子装置10。
请参阅图2,该电子装置10包括一脉冲控制器11和一调压电路13,该调压电路13包括一第一场效应管Q1、一第二场效应管Q2、一电感L和一电容C,该脉冲控制器11设有一第一驱动端H-PWM和一第二驱动端L-PWM,该脉冲控制器11可通过第一驱动端H-PWM输出一第一脉冲信号,通过第二驱动端L-PWM输出一第二脉冲信号,该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周期相同,但相位相反,也就是在一个周期内,当脉冲控制器11输出第一脉冲信号时,不输出第二脉冲信号,当输出第二脉冲信号时,不输出第一脉冲信号。
该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均为N沟道场效应管,该第一驱动端H-PWM连接到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该第二驱动端L-PWM连接到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该电池30连接到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从而提供一电池电压VB,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到电感L的一端,电感L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接地,一供电端12连接在电感L和电容C的连接处,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到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当外接电池30为电子装置10供电时,脉冲控制器11交替在第一驱动端H-PWM和第二驱动端L-PWM输出脉冲信号,当所述第一驱动端H-PWM输出高电平的第一脉冲信号时,第二驱动端L-PWM不输出脉冲信号,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第二场效应管Q2截止,此时所述电池电压VB经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分压后于所述供电端12输出一第一供电电压V1;同时所述电池电压VB还通过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及电感L给所述电容C充电。
当所述第二驱动端L-PWM输出高电平的第二脉冲信号时,第一驱动端H-PWM不输出脉冲信号,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由于所述电感L及电容C两端的电压均不能突变,所述电感L与电容C之间的供电端12仍然输出一第二供电电压V2。
第二供电电压V2的大小与第一脉冲信号的占空比D相关,也就是V2大致等于VB*D/(1-D),所以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为D来使第二供电电压V2等于第一供电电压V1。
当外接电池30电能耗尽,而需要让电子装置10为电池30充电时,在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且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电子装置10的供电端12通过第二场效应管Q2和电感L给所述电容C充电;当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第二场效应管Q2截止且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时,由于所述电感L及电容C两端的电压均不能突变,从而通过第一场效应管Q1为电池30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61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串联电池组间的信息传输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温差发电炊壶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