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高压裂液返排率的微乳液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6982.4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7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任占春;周汉国;王建东;黄波;孟宪波;赵丹星;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68 | 分类号: | C09K8/6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高 压裂液返排率 乳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藏开采压裂液添加剂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压裂液返排率的微乳液。
背景技术
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压裂是必备的工序,影响压后压裂液返排的因素除了基本地质特征外,主要有压裂液的水锁伤害、启动压力和返排压差,压后返排是水力压裂作业的重要环节。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高效开发的核心技术是低伤害压裂技术,低伤害压裂技术的内涵包括压裂设计、施工过程、压后返排等全过程中的伤害问题。因此,压裂液高效返排技术是低渗致密油气藏低伤害压裂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压裂改造的效果,特别是低渗致密气藏,压裂液返排不好,或长时间滞留地层都将会堵塞可作为天然气流通的孔道,造成储层二次伤害。助排剂能大大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增大与岩石表面的润湿角,从而降低毛细管力,增加压裂液的返排能力。
综合考虑地层润湿性的影响,在储层岩石润湿性为中性弱亲水(65°<水的润湿接触角<90°)时,毛细管压力较小,既有助于工作液返排,又可消除地层润湿性对原油流动的不利影响,且大量实验也证明在储层岩石润湿性为中性弱亲水采收率最高,目前很少有可用于将不同类型岩芯改为中性弱亲水的药剂。
能够改变岩石润湿性的物质主要是表面活性剂,传统的单链表面活性剂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会引起润湿反转,可调节性小,Gemini型表面活性剂具有双亲油基双亲水基的特殊结构,在岩石上达到饱和吸附时用量少,可调节性强,效果理想。
中国专利文件CN102329608A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岩芯润湿性能的微乳剂,是由Gemini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助剂低级脂肪醇组成,Gemini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比1∶1-60,助剂质量百分比为30%~50%。该微乳剂最大优点是改善岩芯润湿性,但有3个弱点,其一使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为难降解的,尤其是OP类表面活性剂,返排液处理难度大,造成二次污染;其二为了改善Gemini阳离子的吸附,需要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之竞争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量大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即降低表面张力能力不强,提高返排效率不高【参考“改善岩芯润湿性能微乳剂的研制”,精细石油化工,2012,29(2)】;其三添加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多数是水溶性的,即EO数较大,需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EO数来竞争吸附调节接触角,其微乳的意义及作用有局限性,例如上述专利文件实施例2中OP-10为水溶性的,没有明显的油相。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压裂液返排率的微乳液,尤其提供一种油气田压裂作业中用于提高返排效率的微乳液。该微乳液可以将岩芯表面的润湿性能改善为中性弱亲水性,表面张力改善至25-28mN/m,有助于工作液的返排和油气的采出,达到高效返排,减少伤害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提高压裂液返排率的微乳液,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成:
含乙氧基的Gemini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0-50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5-60份
助剂25-40份,
所述的助剂为C1~C4的醇。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用于提高压裂液返排率的微乳液,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成:
含乙氧基的Gemini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5-25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0-50份
助剂28-35份。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用于提高压裂液返排率的微乳液还包括0.5-2质量份的柠檬酸,进一步优选的,柠檬酸的质量份为0.5-1份。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含乙氧基的Gemini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式为:[R-N((EO)m)2-(CH2)n–N((EO)m)2-R]2X,m=1-5的整数,n=2、4、6,R=C8-C18,X为Cl-或Br-,EO为乙氧基。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或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为蓖麻油聚氧乙烯酯,更优选为EL-10。
所述的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为S-20、S-40、S-60或S-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69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